>>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 | >> 院团动态 |
二上央视当嘉宾(上)
王亦平
2010年冬天,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结识了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部主任张辉老师。没想到,一次偶然的相遇,促成了金华少儿婺剧第一次走上中央电视台,也让我有机会第一次做客央视当嘉宾主持。
(一)
那天,张老师应金华市委宣传部领导邀请,来金洽谈筹拍婺剧戏曲片事宜。我到杭州参加省剧协主席团会议。当年全省推荐两名演员参评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我专门去为浙江婺剧团青年演员杨霞云进行竞评陈述。在去杭州的路上,我与张辉老师不期而遇,由于各自的职业都与戏曲关联,一路上我们围绕着婺剧谈得津津有味。
当时我刚离开工作了14年的浙江婺剧团转岗市文联,但还兼着市婺剧促进会和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的职务,因而对婺剧的那份牵挂一直挥之不去。那年10月底,我和市婺剧促进会杨守春主任、市教育局蒋相忠、市文化局楼存记等人,操办完成金华市第一届中小学婺剧会演暨全省“婺剧进校园”现场会,成功的喜悦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我兴致勃勃地向张辉老师介绍了金华通过送戏进校、编写教材、培训老师、设立试点学校让学生自己演婺剧等方式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35所学校带上传统婺剧、器乐演奏及新编婺舞、婺歌、婺剧童话小戏等各具特色的节目参加会演的情况,张老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告诉我,他们戏曲节目部刚开设了一个少儿戏曲栏目———《快乐戏园》,正好要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在综合素质教育、戏曲进课堂特色教学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校,通过趣味性的节目形态,展现学生才艺,让少年儿童在体验中感受戏曲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发现戏曲艺术的魅力。他让我抓紧把这次中小学婺剧会演的视频材料寄给他,如果节目质量好的话,马上安排在《快乐戏园》播出。
(二)
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
回金以后,我马上联系市教育局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调取了这次会演全程摄录的素材带,快件寄给了张辉老师。也算是幸运,我们市婺剧促进会和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在举办这次婺剧会演时,就想到要留下视频资料,为下一步推广婺剧进校园活动做教材,没想到,这个资料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老师和栏目其他编导在看了演出视频后,大呼意外:“学生表演戏曲能有这个水平,看来金华的戏曲进课堂抓到点子上了!”2011年1月6日,他们派青年导演沈雅洁专程来到金华,想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并拍摄一些新的节目素材。于是,我和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几位摄像老师,陪同小沈到婺城区东市街小学、蒲公英(金华)艺术幼稚园和东阳吴宁四校、防军中心小学、画水中心幼儿园等学校,拍摄婺剧进校园的一些活动场景。
小沈是浙江余姚人,从小演过越剧,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毕业后直接进了中央电视台,是一名非常有才华、有思想的年轻导演。她在指导拍摄过程中,设置了很多环节让学生表演、答话。面对镜头,孩子们落落大方,纷纷表达了对婺剧的喜爱。两天的接触,小沈导演不仅被学生们学习婺剧的认真态度以及优美的唱腔、优雅的台风深深吸引,还对金华各地学校设立婺剧兴趣班、用婺剧音乐设置上课铃声、谱写婺剧校歌等多种戏曲进校园形式给予了高度赞扬。
带着新拍的几盒带子和对金华婺剧的浓浓感情,小沈满意地回到北京。不几天,她就打来电话说,频道领导审查同意了栏目的播出方案,金华的节目安排和北京市京剧进校园、天津华夏未来少儿京剧团,组成七集“《快乐戏园》2011年春节特别节目”,其中金华的三集节目将收集这次会演的15个优秀节目,包括《打金枝》《对课》《表花》《魁星舞》《花头台》等。为丰富节目内容,小沈点名要我到北京担任嘉宾主持,搭档中央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主任崔伟教授为节目串联。她告诉我,这是她的意见,也与张辉主任的建议不谋而合,还说官方的邀请函马上寄出。
选我的理由很简单,通过短暂的接触,张辉老师和小沈导演知道我对婺剧充满了感情,对从2008年开始的金华全市“婺剧进校园”工作了如指掌。
(三)
2011年1月17日,农历腊月十四,我收到了央视的邀请函: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少儿戏曲栏目《快乐戏园》计划在元月18日录制“婺剧进校园”专辑演播室访谈。拟邀请王亦平先生来京参加节目录制,向电视观众介绍婺剧的传承和发展现状,以及金华市“婺剧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落款是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前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93年划归中央电视台)。
同时收到的还有“婺剧春节特别节目(三集)访谈文稿”,这份4页文稿是小沈为主持人董浩和两位嘉宾准备的,穿插在学生演出的节目之间。给我设计的内容都是论述题,比如,简单介绍婺剧并延伸“婺剧进校园”、介绍中小学婺剧会演的情况、介绍开展这项活动的初衷、谈谈学生学习婺剧后呈现出来的状态等10多个问题。还好,我在“浙婺”工作期间经常接受各级媒体采访,在镜头前回答这些熟悉的问题还是很有把握的。由于节目预定在正月的第二周播出,拍摄时间已非常紧迫,容不得我有更多时间准备,还是抓紧买机票吧。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我顺利赶上杭州到北京的航班,一下飞机,央视安排的车子就把我直接送到了位于北三环的“新影制作中心”摄影棚。见到小沈,她正和摄像、灯光、音响和录音师们忙碌着,主持人董浩和崔伟老师、天津少儿京剧团负责人已经在录制节目了。
化妆师用少量的粉底霜稍稍盖住我眼角的皱纹,用无色唇油涂抹了嘴唇,几分钟就让容颜增色不少,增强了我从容上镜的信心。
演播室的陈设非常简单,一个五彩斑斓的《快乐戏园》背景,三张椅子前是一张摆着鲜花的玻璃茶几。我佩好胸麦走进演播室,与久仰的董浩叔叔、婺剧老熟人崔伟握手问候,按要求坐下。
录制马上开始,董浩用大家非常熟悉的浑厚男中音开了头:“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同学们,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栏目为您带来的春节特别节目。我是董浩。”然后是拜年祝福语,再介绍我们两个嘉宾。访谈是聊家常式的,按照董浩的引导,我简单介绍了婺剧,有些紧张的心情已完全平静下来。三人相互之间的默契,一下子就引出第一个节目———东阳画水幼儿园演出的婺剧《表花》。
在录制访谈的每个阶段,包括董浩针对性的提问、我作详情介绍和崔伟发表专家观点,然后自然引出下一个节目。尽管大家都脱开了原先设计的访谈文稿,但围绕“婺剧进校园”这一主题,内容翔实,话题轻松,自然也就谈笑自如。一个多小时,我们很顺利地把三集节目的访谈内容全部录制完成。小沈对我说:“太棒了,这次录制是最顺利、最圆满的,谢谢您!”
当年2月11日至13日(农历正月初九、初十、十一),金华的三集节目在央视戏曲频道如期播出,每天四个时段重复播一集,每集节目40分钟。那几天,许多学校都组织师生观看,包括关心和喜爱婺剧的那些亲朋好友。
(《金华日报》2015年7月6日)
注:王亦平,现任金华市文联副主席,原浙江婺剧团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