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到,九狮跳”,12月29日上午,永康市石桥头村的广场热闹非凡,只见九只憨态可掬的大小狮子在气势磅礴的乐鼓声中翘腿搔痒,张嘴舔毛,挠耳贴腮,前扑后闪,好似在欢迎贵客的到来。原来,是浙江省非遗中心郑金开老师带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拍摄团队来到永康市石桥头村,对“永康九狮图”国家级传承人胡金超及九狮图项目进行初步考察及拍摄前期构思。
永康九狮图,源于宋代,原为祈求在外为官的亲人平安。2008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永康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表演之一。多年来纵横南北,享誉国内外,足迹遍华夏,异域传美名,浓郁的东方色彩令观众大开眼界,被誉为“东方一绝”。表演时,是由11名拉线舞狮人在金碧辉煌的狮笼后用38根纤绳操控九只金毛狮与彩色绣球,大狮小狮争着抢绣球,母狮幼狮舐犊深;张嘴搔耳眼皮眨,跳跃腾挪舞不停;扭头摆尾抖毛羽,吞云吐雾撒甘霖。
拍摄团队一行人仔细观看了表演,还专门向传承人收集了一些关于“九狮图”的第一手、第二手资料,仔细了解在传承人接触“九狮图”的几十年间“九狮图”的发展史,以及由永康非遗中心汇编整理的资料。抢救团队还特意走访了石桥头村修建的庙宇,深度了解该村的文化发源。
“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就像是剥去一层层包在笋外面的壳,不仅应当是小心翼翼的,更应当是深入挖掘的。而对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记录性抢救则是刻不容缓的,因为“一位老人的离世,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我们保护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知识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气节!(永康非遗中心 吴靓 施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