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开发旅游集散体系 力破我市景区发展难题—— 市旅游局局长卢关荣调研手札

来源: 金华市文广旅游局 发布日期: 2018-04-24 12:57   浏览量:

  这两年交通发展较快,高速公路、高铁的建设等都使得金华具备了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另外,人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对旅游的需要也越来越大,成为刚需。而旅游集散中心是整合旅游资源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一个旅游资源整合系统和整合平台。为更好地理清如何做好市级跟县(市、区)的集散网络互动工作的思路,4月9日,我借着景区创建调研的工作机会,带队去武义学习对接。

  本次调研我去了武义牛头山景区、俞源村进行了实地走访。武义牛头山景区总经理郑世雄告诉我牛头山正在积极开展国家5A级景区创建相关工作,为了更好地提升景区内旅游品质,目前正在进行玻璃栈道、鸟巢特色酒店等新业态项目开发。此外,牛头山2017年度游客接待人次达148万,作为武义3家4A级景区之一,牛头山也一直积极带动周边景区客流量,把团队游客带到周边柳城镇几个景点或村庄,一方面是解决了牛头山景区游客几小时的旅游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周边景区或农民的旅游收入。

  俞源村作为武义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典型,且周边有清风寨、刘秀垄、大红岩崆峒山等景区资源,近几年来颇受游客青睐。但在实地走访调研时,我发现目前俞源村口和村中虽皆有餐饮服务,但住宿处不多,商业开发程度不高。武义旅委王得伟主任说,武义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帮俞源村进行招商引资,目前已与浙旅集团达成景区开发协议,负责俞源村景区整体品质提升打造,及旅游业态项目进驻规划及招商,项目总投资额达3亿元。

  01

  旅游交通不便成景区发展硬伤

  目前,武义牛头山、俞源村景区创建尤其是业态开发上都在有序的发展,但此行我却发现了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点——旅游景点交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武义县旅游集散中心还未完成建设,游客去景点基本只有自驾和公共交通两种方式。比如:牛头山到武义市区有50多公里,去的话最好自驾,因为从武义坐公交的话只能到柳城,从柳城到景区还得再坐面包车,这就需要游客自己花钱,来回倒车的话花费的时间就多了;俞源村距县城20多公里,武义县城去俞源村可从县客运中心乘城乡公交前往,虽然班次不少,但发车间隔大约30-40分钟且没有直通专线,中间还需停靠其他站,全程需要40多分钟。

  其实不仅武义牛头山和俞源村,纵观我市所有的景区交通现状,从县(市、区)到各旅游景点的交通大都不太方便,虽说自驾游渐成潮流,但旅游毕竟是面向大众的,而交通不便加上通往景区的旅游专线的欠缺,对于无车一族无疑就是一个旅游难题。这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部分人出游的意愿,限制了景区客流量的发展,也使得人均旅游成本难以降低,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02

  区域旅游统筹开发势在必行

  所以在此困境下,应寻求新的出路,我觉得金华全市区域旅游资源统筹开发是势在必行。在这个问题上,通过和武义旅委王得伟主任的探讨,我认为有两方面工作可做:

  一是要组建全市旅游集散联盟。全市旅游需要构建辐射各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游客集散网络。尤其是要建设市级与各县(市、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同时两级合作组建全市旅游集散联盟,共同开发两地旅游资源,积极开通金华至各县(市、区)主要客源地的旅游专线、旅游专列,完善主要景点间公共交通,实现与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的无缝对接,合作共赢。

  二是要组建区域旅游产业联盟 。目前,各类手机订票APP数不胜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集散中心光有交通优势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留得下游客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这就需要集散中心要与宾馆、饭店、旅行社等相关旅游服务机构建立产业联盟,在集散中心综合当地所有相关旅游产业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额产品和服务。做到让游客一进入我们金华的旅游集散中心就可解决“吃、住、行、游、购、娱”所有问题。

  但如何进一步全面细致地做好金华旅游集散中心市级和县(市、区)级“连”的文章以及金华旅游产业“统”的文章还有待思考,我决定带回去和局里相关处室以及相关部门共同认真研究。

  调研后记:此行武义的调研,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为了努力应对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革,有效地促进金华市域内旅游业跨越发展,金华市级和县级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且必须要形成区域网络,互通互惠,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旅游产品和游览安排,以生活旅行模式引导、帮助游客完成一趟安心、随心、放心的金华休闲旅游活动,成为游客真正的旅游贴身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