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伤心咖啡馆之歌
索书号:I712.45/5024
作者:卡森·麦卡勒斯
作者简介: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20世纪美国重要的作家之一。1917年2月19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17岁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22岁创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一生备受病痛折磨,15岁患风湿热,经历三次中风,29岁瘫痪。1967年9月29日在纽约去世。《心是孤独的猎手》在美国现代文库评出的“20世纪百部zui佳英文小说”中列第17位。此外,她还著有《伤心咖啡馆之歌》《婚礼的成员》《金色眼睛的映像》《没有指针的钟》《抵押出去的心》等。其作品多描写孤独的人们,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并烙刻在她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内容简介:
她笔下的故事,仿佛是在说爱,亦是在说忧伤,或者绝望,小说背后渗透着麦卡勒斯独有的气质,不止拘泥于文字的表层,故事本身亦是忧伤。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卡勒斯于1951年出版的小说集,共收录一部中篇小说,以及她十七岁时发表的处女作《神童》等六篇短篇小说。诸篇小说的背景多样,但反映的主旨似仍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那种没来由的孤独感。
七个故事中,以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为著名。小说讲述了小镇上爱密利亚小姐、罪犯马文?马西和驼背李蒙三人之间诡异荒诞的爱情故事,以一种诡谲、神秘、荒诞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与爱情一样永恒的人类主题——孤独,并且用爱的荒谬来印证孤独的必然。
题名:思想的星空
索书号:I267/7761
作者:周国平
作者简介:
周国平,1954年出生于上海,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
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内容简介:
最优美的哲学与最睿智的美文,二十余年畅销不衰,滋养数代年轻心灵。
大学校园里一直流传着“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之说,周国平的散文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诗情交融著称,二十余年来长销不衰,滋养了数代年轻人的心灵。这一套《周国平散文经典》精选了作者最优秀的散文作品,按照主题分为四卷,周国平称其为“历年来编选得最好的”版本。
题名:永不消逝的凝望
索书号:I287/2721
作者:殷健灵
作者简介:
殷健灵,生于上海。做过女性杂志主编,现为《新民晚报》首席编辑,上海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18岁在《少年文艺》(上海)发表处女作,从此与儿童文学结缘。以青少年文学创作为主。写作体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纸人》《野芒坡》《蜻蜓,蜻蜓》《风中之樱》和《甜心小米》系列,散文《爱——外婆和我》《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等。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等。
曾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第八届上海幼儿文学奖一等奖等。作品连续三年获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获2015年度“中国好书”。
内容简介:
所有的情感中,*重、*牢固的应属亲情——与生俱来,无法改变。它是你的生命密码、遗传基因。可亲情,却又往往是*容易疏离和隔膜的感情——因为含蓄而耻于表达,因为无法分割而肆意嘲讽。所以说,学会爱,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心中。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题名:永不坠落
索书号:I287/1013
作者:王天宁
作者简介:
王天宁,生于1993年1月,山东济南人。青春光线签约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从13岁起先后在《儿童文学》《青年文学》《萌芽》《青年文摘》《格言》《意林》等杂志发表小说。曾荣获2014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第九届《儿童文学》精短诗文擂台赛铜奖、连续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奖项、第二届“周庄杯”擂台赛优秀奖、第三届“读友杯”擂台赛铜奖。受邀担任《儿童文学》“直通法兰克福”擂台赛评委。已出版《一只特立独行的教授》《第1滴眼泪》等作品。
内容简介:
《永不坠落/冰心儿童文学奖新锐作家典藏馆》针对青少年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遴选顾抒、何君华、喻虹、钟锐等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新锐作家的优秀作品,通过细腻生动的小说、优美灵动的散文、意境悠远的诗歌、活泼稚趣的幼儿文学和充满想象的童话,以接地气的行文风格,描绘出少年儿童的困惑和早熟、渴望和追求、顽强和幼稚,展现他们的心灵概貌,引导读者感悟人生、开阔视野,为迎接新时期的各种挑战做好心理准备,积蓄精神力量。
题名:向上跌了一跤
索书号:712/4025
作者:(美)希尔弗斯坦
作者简介:
(美)希尔弗斯坦,诗人、插画家、漫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吉他弹奏者等于一身。1930年9月25日谢尔生于美国芝加哥。20世纪50年代供职于《太平洋星条旗报》,1956年开始定期为《花花公子》画漫画。"当我还是一个孩子,"他说,"我更愿意成为一个优秀的棒球手或是成为女孩们的焦点。但是我不能打球,也不能跳舞。幸运地,女孩子们不喜欢我,我不能做那些事情。所以我开始绘画和写作。同样幸运的是我没有模仿任何人,我的脑中没有别人的印象。我只按照我自己的风格发展。"30岁以前,他不曾看过其他人的插画作品。谢尔·希尔弗斯坦从来没有计划为孩子们创作和绘画,但是幸运的是,他的作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被译成了30多种文字,谢尔的精装本销量超过了1.8亿册。
内容简介:
作为艺术大师谢尔·希尔弗斯坦的最后一本绘本,在这本童诗画集中,谢尔仍秉持他一贯风趣、锐利机智、颠覆的创作风格,图画的线条更加有力道,每个开页的空间设计,也似乎更开拓饱满。读者除了咀嚼他那别具味道的诗之外,还能享受每翻一页时,图画的跃动及时空的流转。
这本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绘本诗集,大部分内容来自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体验,用小孩子的观点来看世界,比如想把雪球当宠物,观察显微镜下的世界,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早餐吃营养麦片等等。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除此之外,谢尔还在西方文化中耳熟能详的传说中找笑点,例如匹诺曹的故事、梅杜莎的传说。当然书中也不乏愚人自愚的戏谑和对于现代文明的嘲讽,有些联想匪夷所思,配上夸张荒诞的图画,令人捧腹。
题名:首席大提琴手
索书号:I287/1002
作者:王文华
作者简介:
王文华家住台湾南投埔里小镇,在一所群山环抱的小学里当老师。曾获得牧笛奖童话首奖和金鼎奖。他最爱秋天。凉凉的秋天,月光遍洒的夜晚,“故事虫”一只接一只地跑出来,排着队站在月光下,抢着诉说自己的故事。那是他最忙碌的时候,煮好咖啡、点上蚊香,豪迈地连开十几个电子文档,希望有十六只手来敲击八个键盘,把故事虫们告诉他的故事一一写下来。
当然,他是个正常的地球人,目前只有两只手来敲击一个键盘;不过这些年来,他创作了很多很棒的故事,像《可能小学爱地球任务》《可能小学的历史任务》《我的老师虎姑婆》《想不到的画》《第100栋大楼》,还有你手中的《首席大提琴手》。
内容简介:
《首席大提琴手》:首席大提琴手脾气大、要求多。充满掌声的音乐会结束以后,首席等不到前来接他的加长型礼车,只好自己一个人气呼呼地走在夜雨中。音乐厅外头的乞丐婆婆、草原上的白狗,还有月光草原小乐团,却让他在一夜之间变得不一样! 《何豚先生的小提琴》:何豚先生用珍贵的乐树做出一把独一无二的小提琴。从小就是音乐神童的五线谱先生、小城的首富、客气的伊凡王子,纷纷上门来要这把琴。但是,何豚先生说什么也不卖,只愿意送给*合适的人。没想到,大盗贼西洋芹竟然偷走了这把琴……
题名:改变世界的方程: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索书号:O412.1/5564
作者:(德)哈拉尔德·弗里奇
作者简介:
哈拉尔德·弗里奇,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科普作家。1971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1980年受聘成为慕尼黑大学索末菲教授,2008年退休。他与盖尔曼合作多年,共同为量子色动力学――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做出了意义深远的奠基性工作。他在大统一理论、味相互作用理论等许多领域都具有原创性的重要贡献。他的科普畅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其中《夸克》一书的中译本拥有众多读者。在20世纪80年代,他制作的名为“微观世界”的电视系列片在德国常播不衰,影响广泛。
内容简介:
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果真能够改变世界吗?它究竟隐含着如何深邃的物理意义?作者以简明清新、通俗易懂的文笔讲述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其中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在人们认识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和性质之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原子弹爆炸的巨大能量来源正是基于这个方程所描述的物理原理,因此后者通过前者而改变了整个世界。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以虚拟的三人讨论的形式来表述的,参与者包括艾萨克·牛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一位虚构的名叫阿德里安·哈勒尔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他们代表了物理学发展的三个不同时代。通过三人之间生动活泼的对话,读者可以切身领会相对论的时空观,比如光速不变性原理、时间延缓和空间收缩。而质能关系的出现则加深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核裂变、核聚变、粒子与反粒子的产生和湮没等等不可思议的现象都是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例证。
题名:没有我们的世界
索书号:X24/5046
作者:【美】艾伦韦斯曼
作者简介:
艾伦·韦斯曼(AlanWeisman),美国最著名的科学记者,在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国际新闻写作。《哈珀斯》、《纽约时报杂志》、《大西洋月刊》、《发现》杂志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最重要的撰稿人和制作人。曾任《洛杉矶时报杂志》的特约编辑,现在新闻从业者团体HomelantlsProductionsrp担任资深出品人。
艾伦·韦斯曼在美洲、欧洲、非洲,以及俄罗斯和中东地区都做过环境科学的深度报道,多部作品被收入《全美科学写作文集》中,除了写作,他为国家公共媒体制作纪录片。他获奖无数,所获奖项包括:洛杉矶记者协会专题报道奖、西方新闻写作奖、罗伯·甘酋迪新闻奖、联合媒体奖、巴西政府颁发的全国新闻奖。
内容简介:
《没有我们的世界》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的跨界作品,探讨和反省人类文明对地球的影响。
人类一直以地球的造物主自居,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而洋洋得意。殊不知,人类的成就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伟大而久远。韦斯曼大胆勾勒了个没有我们的世界,用相对科学的数据支持说明人类对这个星球的影响。
在这部影响深远的作品中,韦斯曼向我们阐述了以下内容:人类销声匿迹以后,我们的基础设施建筑是如何土崩瓦解,最终又是如何消失殆尽的;日常使用的物品或许会像化石一样万世永存;铜管和配线会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挤压成透着红色的岩石;为什么我们最早期的楼房可能成为世界上保存时间最久的建筑,而塑料、青铜雕塑、无线电波和一些人造的物质又将如何成为我们留给宇宙的最永恒的礼物,等等。他还告诉我们,人类的哪些破坏活动是永不磨灭的,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和文明中哪些将留存最久。它深刻剖析了我们对这个星球的影响,视角新颖独到,不同于其他作品。
这并不是一部科幻作品,作者通过科学的想象,也印证了近年来人们争论的一种观点:人类自以为是的对地球的改造和破坏,已无法挽回,并将长久地影响着这个蓝色的星球。不管怎样,人类只能坚守下去,能否重建伊甸园也取决于人类的行动。
题名: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
索书号:P1/0080
作者:卞毓麟
作者简介:
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1999年4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兼职教授,现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普、科幻作家经典获奖作品,展现科学之真、善、美,传播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慧!
星星从一开始就强烈地吸引了早期人类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天长日久,斗转星移,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渐渐发展成了一门科学,它就是研究天体运动、探索宇宙奥秘的天文学。本书就是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
题名:我的精神自传
索书号:K825.46/8311
作者:钱理群
作者简介:
钱理群,1939年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1980年代以来中国较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对20世纪中国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见重于海内外。钱先生自北大出身,后来回到北大讲坛,传承北大真精神,深情地关注民族与人民的命运,积极开掘现代中国优秀的精神资源,以自体生命与学术一体化的追求,回应了大时代对于中国知识界的呼唤。在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更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名列首位。
钱先生的专著和主编作品,长期以来受到了中国读者的广泛欢迎,销量极大。在出版界中,他与钱钟书先生并列为更具有市场生命力的当代中国学者。他的学术专著《心灵的探寻》《周作人传》重版10次以上;《与鲁迅相遇》《话说周氏兄弟》都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书;他和吴福辉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发行量较大的学科教材,已达数十万册;他主编的《新语文读本》总销量超过三百万册,是近年基础教育界较受欢迎的语文读物。
内容简介:
《我的精神自传》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我的精神自传》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较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他较为看重的作品。钱先生在该书后记中说,“最后成书,已经耗费了五年时光,更是倾注了退休前后的主要心血”,“这本书,在我的学术著作中,确实占据了相当独特的地位:它既是我的自传,学术自传与精神自传,又是一部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这本书又是一部关于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研究著作”。阅读过该书手稿的北大学者贺桂梅认为该书更是一部20世纪中国的经验史。
该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的回顾与反思;第二部分:我的精神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