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永不消逝的凝望
索书号:I287/2721
作者:殷健灵
作者简介:
殷健灵,1971年10月生于上海,在南京近郊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做过女性杂志主编,现为《新民晚报》首席编辑,上海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18岁在《少年文艺》(上海)发表处女作,从此与儿童文学结缘。写作体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纸人》《野芒坡》《月亮茶馆里的童年》《轮子上的麦小麦》《橘子鱼》《蜻蜓,蜻蜓》《风中之樱》《千万个明天》《1937•少年夏之秋》和《甜心小米》系列,散文 《爱——外婆和我》《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等。部分作品翻译成瑞典文、越南文、英文、日文、韩文、法文、西班牙文等。 曾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大奖、台湾“好书大家读”*少年儿童读物奖、第八届上海幼儿文学奖一等奖等。作品连续三年获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获2015年度“中国好书”。
内容简介:
《致渴望长大的你》是“成长摆渡人”殷健灵为男孩女孩精心打造的心灵励志小说。从四个不同角度出发,讲述孩子的成长故事,帮助孩子与父母沟通,促成两代人的相互理解,解开男孩女孩在成长路上遇到的迷茫和困惑,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书中还附有著名心理专家从心理学层面进行的分析,与作家作品配合默契,同时提供了解决方案,为男孩女孩进一步答疑解惑,帮助他们从容渡过青春之河。
题名:新寄小读者
索书号:I287/1003
作者:王充闾
作者简介:
王充闾(1935— ),辽宁盘山人。幼时读了8年私塾,新中国成立后就读中学,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报纸副刊编辑,后在省市领导机关工作,曾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协第五届、六届主席团委员。著有散文随笔集《春宽梦窄》《清风白水》《沧桑无语》《青灯有味忆儿时》《面对历史的苍茫》等二十余种,诗词集《鸿爪春泥》《蘧庐吟草》,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1997年获得中国作协首届鲁迅文学奖。
内容简介:
《新寄小读者》是一套行走的书简,是作者周游世界各国时寄给小读者的一封封带着温度与期许的信笺。本书博古通今的观点和即兴诗词的点缀,在唤起人们心底的向往和憧憬的同时,还使读者相信文字的美好与旅行的意义。
题名:向上跌了一跤
索书号:I712/4025
作者:(美)希尔弗斯坦
作者简介:(美)希尔弗斯坦,诗人、插画家、漫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吉他弹奏者等于一身。1930年9月25日谢尔生于美国芝加哥。20世纪50年代供职于《太平洋星条旗报》,1956年开始定期为《花花公子》画漫画。
内容简介:
谢尔·希尔弗斯坦幻想绘本三部曲之三。
本书是艺术大师谢尔·希尔弗斯坦的最后一本绘本。在这本童诗画集,谢尔仍秉持他一贯风趣、锐利机智、颠覆的创作风格,图画的线条更加有力道,每个开页的空间设计,也似乎更开拓饱满。读者除了咀嚼他那别具味道的诗之外,还能享受每翻一页时,图画的跃动及时空的流转。
这本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绘本诗集,大部分内容来自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体验,用小孩子的观点来看世界,比如想把雪球当宠物,观察显微镜下的世界,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早餐吃营养麦片等等。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除此之外,谢尔还在西方文化中耳熟能详的传说中找笑点,例如匹诺曹的故事、梅杜莎的传说。当然书中也不乏愚人自愚的戏谑和对于现代文明的嘲讽,有些联想匪夷所思,配上夸张荒诞的图画,令人捧腹。
题名:中外名家论名家
索书号:I06/2622
作者:程凯华
作者简介:
程凯华,1938年出生于湖南,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90年至2003年担任邵旭学院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员,全国优秀教师,终生享受国务院津贴。
内容简介:
《中外名家论名家/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由一系列专题中外文学名家论组成,共20论,分四辑:第一辑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论中国两位伟大的文学家鲁迅、郭沫若;第二辑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欧洲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莎士比亚、歌德、席勒、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第三辑是文学大师、文艺理论批评家鲁迅、茅盾、傅雷论中国新文学史上几位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的女性作家冰心、庐隐、丁玲、萧红、张爱玲;第四辑是我国领军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和著名学者闻一多论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现代的著名诗人徐志摩,以及国学大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中外名家论名家/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中的论主,或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或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或为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也是高等学校文学艺术专业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课程必须讲授的重点作家。论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从不同视角、不同方面对被论对象的思想、精神、世界观、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作了全面的、深入的论述,也不讳言被论对象的缺点和局限,为评论作家作品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题名:张资平精品选
索书号:I217.62/1231
作者:张资平
作者简介:
张资平(1893-1959),广东梅县人,出身破落世家。1922年4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
1913年开始创作。1920年1月发表小说《约檀河之水》。1921年参与组织创造社。这一时期的作品,或控诉宗教的虚伪,或描写日本下层人民的生活,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的某些侧面。代表作品为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
内容简介:
《中国书籍文学馆 大师经典:张资平精品选》的作者张资平,20世纪3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作家之一,是“创造社”中*多产的一位作家。他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1部长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著名作家张爱玲自己就曾明确说过,她曾迷恋于张资平的小说并深受其影响。
《中国书籍文学馆 大师经典:张资平精品选》以作品集的形式,结集其作品,向读者展示现代文学的成就,以重温现代文学的经典。张资平(1883~1959),原名张星仪,广东梅县人。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著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的发起者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题名:树犹如此
索书号:I267/2621
作者:白先勇
作者简介:
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
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及家族传记。
内容简介: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题名:女神
索书号:I247.7/1044
作者:王蒙 陈布文
作者简介:
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当代有名作家。历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副及名誉。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及中、短篇小说近百部,有《王蒙文集》45卷1600万字。曾获意大利“蒙德罗靠前文学奖”特别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2015年茅盾文学奖。
内容简介:
由王蒙、陈布文所著的《女神》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正文由中国当代有名作家王蒙的中篇小说《女神》(曾全文刊发于《人民文学》2016年靠前1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有所增补),和有名艺术家张仃的夫人、已逝作家陈布文(1920-1985)的三篇短篇小说构成,另有两篇张郎郎张寥寥的纪念文章、一封书信和陈布文小传作为附录,内文加入了一些陈布文手稿的图片作插页。《女神》即取材于陈布文的人生经历,但心理、情绪、意识都在虚实之间,并非传记,也不是回忆录,而是印象的分析和联想式的非线性铺陈中穿插入松散节制的情节编排,在当下的“我”的回忆思绪与当年的“我”的意识存留的往来反复中,点滴透露出年轻时的“我”与陈布文的笔墨交往及所受到的烛照影响,由此塑造出一个历经坎坷、安于诗书家务、同时又纯真地执着于理想信念的女性形象。
书中三篇陈布文(《女神》主角)的小说,则可让读者直接领略王蒙心中的女神究竟有何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题名:正圆中国梦
索书号:D616/3764
作者:冯国权 刘军民
作者简介:
冯国权,国防大学教授,出版的作品有《当前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的10个方面的新观念》《改革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如何走向未来》《高层治国理政大讲堂》等。 刘军民,法学博士,现任武警广州指挥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教员、副教授。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共产党抵御执政风险研究》。出版多部作品,发表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精神,从基本内涵、核心价值、经济新常态、政治责任等方面对中国梦进行系统阐释。内容既反映了高屋建瓴的新思维,又蕴含着尊重历史的厚重经验;既提炼出了相关权威观点,又体现了问题导向的务实精神,有助于广大读者领会贯彻中央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领会中央精神重要参考读物。
题名: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
索书号:G52/4013
作者:李弘祺
作者简介:
李弘祺,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历史研究所讲座教授。过去三十多年间专研中国的教育史,从宋代开始,而及于整个传统中国,先后以英文及中文出版多本有关中国教育的著作,日本关西大学《泊园》称誉他为“活跃于当今世界治中国教育及科举史之第一者”。
内容简介:
中国教育一直在寻求一种完美的机制,能够让个人的学习乐趣和社会责任获得平衡。而中国传统教育对此已有了深入的思考。本书从经济史、政治史、哲学史、民俗史等多学科角度去考察学校的设立,考试选才的体制,大众教育、家庭教育的开展等等,并以教育为基点勾连起与传统教育相关的思想与社会的各个方面。
题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
索书号:K203/4021
作者:本书编委会
内容简介:
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特此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
本书选入的101篇经典作品,包括先秦诗歌、辞赋及历代论说、语录、史传、奏议、碑志、杂记、序跋、尺牍等各种文体,不仅涉及哲学、社会科学,还涉及科学技术、中外关系、军事思想等领域,尤其注重那些关乎修身立德、治国理政、伸张大义、嫉恶刺邪、亲情伦理的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