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我是牛仔
索书号:I287/2888
作者:牧铃
作者简介:
牧铃,全国儿童文学奖得主、“动物小说三剑客”之一。
牧铃从事“大自然文学”写作已经30多年。他15岁失学到牧场,17岁上山下乡,定居山野,几十年来,远离城市,安居山林,默默无闻,静心写作。
牧铃是始终坚守安家大自然的传奇动物小说家,和沈石溪、黑鹤被并称为成为中国“动物小说三剑客”,更有“丛林守护神”的美誉。
至2014年,已发表、出版作品约900万字。其中长篇小说及个人中短篇专集60余部。数十篇(部)作品曾被《小说月报》《传奇文学选刊》《读者文摘》《青年文摘》《儿童文学选刊》《中国科幻百年回眸》《名刊佳作》等多种报刊、选集转载,并先后获得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年度小说奖、全国儿童文学奖等文学奖项。
内容简介:
这本书讲述人与家畜、家畜与野兽之间恩怨情仇的故事。来自城市的十四岁少年自幼崇拜“牛仔英雄”。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牛仔,他拼命克服与生俱来的胆怯和文弱,不断地对自己进行“铁人训练”和心灵的锤炼。他的伙伴与对头——牧犬、奶牛、红豺、狼、金钱豹……这些牧场内外动物之间发生的争斗纠葛、快乐与惊险,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将伴陪读者走进山林、牧场,走进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
题名:小兵立大功
索书号:I287/0234
作者:刘海栖
作者简介:
刘海栖:山东海阳人 ,1954年10月出生于武汉 。16岁入伍,后进入出版社从事童书编辑出版工作。从1984年到2009年,担任明天出版社总编辑、社长。曾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人物奖、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山东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和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2009年调入山东省作家协会,担任党组成员、副主席。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作品曾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
内容简介:
《小兵立大功》:扁镇是一座用纸剪出来的神奇小镇,扁镇的居民当然也是用纸剪出来的!神奇小镇欢乐多,这里的事情挺奇妙!这一天,扁镇上空的太阳不见了,进入了无限的黑暗中。小怪物马苦练、扑克鼠和鼻涕猪,这三个看似倒霉的好朋友,却想出了驱除黑暗救扁镇的好主意,三个“小兵”勇敢实践,最终通过奇思妙想,为扁镇重寻阳光,立下汗马功劳。
题名:笑与哨
索书号:I512/3643
作者:尤里.涅奇波连科
作者简介:
尤里.涅奇波连科(1956— ),俄罗斯著名作家、艺术评论家、文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物理数学博士,同时还从事果戈理、罗蒙诺索夫的作品研究。其作品深受俄罗斯读者喜爱,斩获了无数文学奖项。
内容简介:
主人公“我”出生于苏联时期俄乌边境上的一个小城,故事从一棵柳树的命运开始说起:“我们”院子里有一棵大柳树,夏夜里大人们在那里下棋、聊天,孩子们在周围嬉笑打闹,惬意的夏日时光在柳树荫里偷偷溜走。然而有一天,柳树被砍去了枝叶,开始枯萎,最后只剩下一棵残株。柳树枯死以后,我们的院子似乎被诅咒了,邻居们不再和睦相处,开始互相争执,互相揭发,院子里的好时光一去不返,“我”也离开了家,走入了院子外面的世界——
题名:赵树理小说散文集
索书号:I247.7/4441
作者:赵树理
作者简介:
赵树理,山西沁水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校。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历任高小及初中教师,山西阳城县新编八区区长,《黄河日报》路东版编辑,《中国人报》、新华书店、《新大众报》编辑。1949年后历任《工人报》记者,全国文字工作者协会常委、创作部负责人,《说说唱唱》编辑、副主编,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创作部长。全国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共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盘龙峪》《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福贵》《锻炼锻炼》《邪不压正》《传家宝》《卖烟叶》,鼓词《庞如林》《石不烂赶车》,文学剧本《万家楼》《打倒汉奸》,报告文学《孟祥英翻身》,《赵树理文集》(四卷)等。
内容简介:
《赵树理小说散文集》选用了赵树理从1935年到1963年的三十余篇作品,其中包括小说名篇《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和散文《致周扬》《郭玉恩小传》等。这些作品大多反映那个时期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的矛盾斗争,开创了新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山药蛋派”,是新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笔。
题名:青春这么美,永远不告别
索书号;I267/ 0724
作者:郭保林
作者简介:
郭保林 山东聊城市冠县人,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与旅游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散文集《青春的橄榄树》《阅读大西北》《昨天的地平线》《千古墨客》《郭保林经典散文》等25种;长篇纪实文学、传记文学《高原雪魂—孔繁森》《塔克拉玛干:红黄黑》《谔谔国士傅斯年》及小说集等7种。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首届冰心散文(集)奖、第二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首届齐鲁文学奖等奖项。多篇散文选入大、中、小学语文教材。其创作成就载入《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中国当代散文史》《中国散文通史》等史学专著。
内容简介:
《青春这么美,永远不告别》为散文名家郭保林先生的散文精品集,精选作者美文作品40余篇。书中大多数文章都曾入选各类语文课本和教材,被选作各省市中考、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书中文章由诸多名家、专家、教师推荐点评,并撰写赏析文章。阅读本书有助于中小学读者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增强语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
题名:正圆中国梦
索书号:D616/3764
作者:冯国权 刘军民
作者简介:
冯国权,国防大学教授,出版的作品有《当前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的10个方面的新观念》《改革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如何走向未来》《高层治国理政大讲堂》等。 刘军民,法学博士,现任武警广州指挥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教员、副教授。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共产党抵御执政风险研究》。出版多部作品,发表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精神,从基本内涵、核心价值、经济新常态、政治责任等方面对中国梦进行系统阐释。内容既反映了高屋建瓴的新思维,又蕴含着尊重历史的厚重经验;既提炼出了相关权威观点,又体现了问题导向的务实精神,有助于广大读者领会贯彻中央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领会中央精神重要参考读物。
题名:批评官员的尺度
索书号:D971.2/0264
作者: [美] 安东尼·刘易斯
作者简介:
安东尼•刘易斯(Anthony Lewis),1927年3月生于纽约,毕业于哈佛学院。曾任《纽约时报》周日版编辑(1948-1952)、驻华盛顿司法事务报道记者(1955-1964)、伦敦记者站主任(1965-1972)、专栏作者(1969-2001),目前是《纽约书评》专栏作者。1955年、1963年两度获普利策奖。刘易斯曾在哈佛大学执教(1974-1989),并自1982年起,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詹姆斯•麦迪逊讲席”教授,讲授第一修正案与新闻自由。著有《吉迪恩的号角》(Gideon’s Trumpet)、《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国革命》(Portrait of a Decade: The Second American Revolution)、《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 Hate: A Biography of the First Amendment)。刘易斯的妻子是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玛格丽特•马歇尔,两人现居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内容简介:
1960年,因为一则批评性广告,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申请巨额赔偿。两审失利后,几乎被各地政府官员相继提起的索赔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奋起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力挽狂澜,宣布“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维护了媒体、公民批评官员的自由。《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以翔实史料、生动笔触,系统回顾了这起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并循此为线,串接起美国人民争取言论自由的司法抗争历史,完美展现了霍姆斯、布兰代斯、汉德、沃伦、布伦南、布莱克、韦克斯勒等伟大法官和律师的形象。
题名:霍桑实验(为什么物质激励不总是有效的)
索书号:F272/4827
作者:(美)乔治·梅奥|
作者简介:
乔治·梅奥(George Mayo,1880—1949年),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由于对霍桑实验所做的贡献使梅奥教授闻名于世:梅奥教授根据约2万次访谈得出的建设性答案,在第一时间对霍桑实验进行了深刻总结,提出了员工的“社会人”假设,梅奥教授对霍桑实验结果的分析,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久远的影响,使西方管理思想进入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内容简介:
1924年到1932年之间,美国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以科学管理逻辑为基础的心理学实验,实验主要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梅奥主持,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和群体实验四个部分。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经典的实验之一,也是管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彻底改变了企业界对管理的认知,透彻分析了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影响:为什么可观的薪水仍然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什么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总是比预期低很多?如何应对企业中的“小团体”?频繁的跳槽与人才流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霍桑实验(为什么物质激励不总是有效的)》可称为管理学中的“临床医学”,全面破解现代企业的管理顽疾! 读者对象:企业管理者及管理学、心理学学习者,大众读者。
题名:沉思录
索书号:B502.43/2747
作者:马可.奥勒留
作者简介: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古罗马“五贤帝”时代的最后一位皇帝。奥勒留自幼修习希腊文学、拉丁文学,对修辞、哲学、法律和绘画也颇有研究。他的一生为古罗马帝国殚精竭虑,虽未能扭转古罗马的倾颓之势,但他于鞍马劳顿中写下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世界的传世之作。《沉思录》是奥勒留的心灵独白,也代表了晚期斯多葛派哲学思想的精髓。他是比罗马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也是西方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位“帝王哲学家”。
内容简介:
古罗马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题名:改变世界的方程: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索书号:O412.1/5564
作者:(德)哈拉尔德·弗里奇
作者简介:
哈拉尔德·弗里奇,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科普作家。1971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1980年受聘成为慕尼黑大学索末菲教授,2008年退休。他与盖尔曼合作多年,共同为量子色动力学――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做出了意义深远的奠基性工作。他在大统一理论、味相互作用理论等许多领域都具有原创性的重要贡献。他的科普畅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其中《夸克》一书的中译本拥有众多读者。在20世纪80年代,他制作的名为“微观世界”的电视系列片在德国常播不衰,影响广泛。
内容简介:
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果真能够改变世界吗?它究竟隐含着如何深邃的物理意义?作者以简明清新、通俗易懂的文笔讲述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其中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在人们认识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和性质之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原子弹爆炸的巨大能量来源正是基于这个方程所描述的物理原理,因此后者通过前者而改变了整个世界。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以虚拟的三人讨论的形式来表述的,参与者包括艾萨克·牛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一位虚构的名叫阿德里安·哈勒尔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他们代表了物理学发展的三个不同时代。通过三人之间生动活泼的对话,读者可以切身领会相对论的时空观,比如光速不变性原理、时间延缓和空间收缩。而质能关系的出现则加深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核裂变、核聚变、粒子与反粒子的产生和湮没等等不可思议的现象都是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