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团动态
陈美兰 甘为婺剧做基石
来源: 文旅中国 发布日期: 2019-08-24 15:53:13 浏览量:

  “东风劲百花繁香飘万里,举目望好山河满天虹霓。七十年创基业开天辟地,更喜迎新时代万众心齐……”盛夏时节,记者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国婺剧院排练厅,看到了正在排练戏曲联唱《华诞抒怀唱之江》的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陈美兰,只见她背上的衣衫已为汗水湿透,但沉浸在艺术天地里她却浑然不觉。“由婺剧和其他剧种组合成的戏曲联唱《华诞抒怀唱之江》,要在9月中旬参加省里的表演,希望尽善尽美。”陈美兰说。

  陈美兰是浙江地方戏曲——婺剧的领军人物,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中宣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也是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的领头雁,她还是中共十六大、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非遗项目婺剧代表性传承人。头上光环闪烁,但她总是说:“不论我拥有多高的荣誉,我始终是一名演员,价值就在舞台上,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为此,多年来下农村、进基层,每次陈美兰都和剧团同事们同吃同住同演出,从不搞特殊。

 

                                                    陈美兰饰演婺剧《宫锦袍》中的武则天

    或许因为陈美兰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她的血脉里流淌着军人特有的刚强和坚毅,又低调沉稳、踏实内敛。1980年,16岁的陈美兰考入金华地区婺剧培训班(现为金华艺术学校),三十余年艺术创造中,她从前辈艺术家那里继承了传统婺剧《辕门斩子》《断桥》《拷打提牢》《十三妹》《僧尼会》《哑背疯》等等经典剧目,把人物演得有情有感、有血有肉。对一些原创人物如《昆仑女》中的双阳公主、《梦断婺江》中的柳彦卿、《宫锦袍》中的武则天等艺术形象的创造,力求更有历史感、时代感。

   作为一名演员,她心中装的只有观众,只要观众需要,即使再苦再累、流血流汗也在所不辞。前些年有一次下乡演出,在和演对手戏的演员开打中,对方挥刀不慎误伤她眼角,一时鲜血直流模糊了视线,她却忍痛抹去血水,坚持完成整部戏后才去处理伤口。还有一次,简陋的农村舞台导致她的左脚韧带撕裂,医生告诫她必须卧床休息不能继续演出。然而下一个演出点的观众不相信,定要她去见个面。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陈美兰拄着拐杖来到演出地并由丈夫背上舞台。当看到绑着石膏的陈美兰时,观众们又是欣喜感动又是心痛,纷纷问候致意并让她赶紧回家休息。乡亲们的关心让陈美兰心中涌起了一股股暖流,她拄着拐杖在台上清唱一曲,使现场欢声雷动、掌声如潮……

 

                                                               陈美兰出访智利演出

  陈美兰不到30岁就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她深感肩上的使命与担当,渐渐从台前退居幕后,甘当铺路石,用敬业精神和实际行动树标杆做表率。

  作为一名老师,她对青年演员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呕心沥血。在学生心目中她是位严师,也是位慈母。数九寒天,她跪在水泥地上讲解动作要领;炎炎盛夏,她在没有空调的教学楼里示范带唱,她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学生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偷懒。“教学工作非常辛苦,她常累得哮喘病发作,但打完点滴后又精神抖橄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杨霞云说。

  如今,她更以传播推介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艺术为己任,她的学生们似尖尖小荷已崭露头角,杨霞云、巫文玲、楼胜、陈丽俐、李烜宇、张莹等齐刷刷亮相舞台,分获梅花奖、白玉兰奖等各项荣誉。浙江婺剧团的青年演员在她的培养下,茁壮成长、储备雄厚。

  8月5日至6日,陈美兰创新团队出品的大型红色题材婺剧《血路芳华》晋京会演,享誉京华;8月22日又传喜讯:陈美兰创新团队的另一力作《基石》自获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后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剧本扶持工程。“许多婺剧老一代艺术家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比如我的老师葛素云培养了我,婺剧老艺术家徐汝英在她很年轻时就主动把舞台让给了学生郑兰香,精心培养她成为婺剧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演员,他们都在引领着我不断发扬婺剧界‘传帮带’的光荣传统。”陈美兰说,“我想,无论身为婺剧演员,还是婺剧艺术的带头人,我都有责任、有义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婺剧下一代的发现和培养上,必须不遗余力地去为这项工程做一块坚固的基石。”

   正如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万素所说:“我们欣见美兰已出落成卓然大家,更感佩于她的艺术生命在婺剧新生代中不断延伸。”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