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豆蔻花苞满枝丫
索书号:I287/1072
作者:王欢
作者简介:
王欢,1983年5月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士,现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独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当代多民族儿童文学研究》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儿童文学接受与期待调查研究》等,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此为作者长篇小说处女作。
内容简介:
升入初中,少女唐辛发现一切都在悄悄变化,身体在渐渐苏醒萌芽,嫩粉色的花苞挂上情感的枝丫。在这纯真清澈又敏感叛逆的年龄,少女一波三折地走出成长的忧愁与迷惘,勇敢地面对自己和未来……
题名:地堡日记
索书号:I561/4024
作者:[英]凯文·布鲁克斯
作者简介:
凯文·布鲁克斯,英国著名作家。1959年生于英国西南部德文郡的埃克塞特。从小喜欢把自己沉浸在幻想世界,大学时修读心理学和哲学。2002年出版儿童小说处女作《猪猪马丁》,入围当年的卡内基文学奖。此后陆续出版了《卢卡斯》《雨的印记》《糖果》《死亡之路》《存在》《黑兔之夏》《杀死上帝》《地堡日记》等。其中,《地堡日记》荣获2014年英国卡内基文学奖。
内容简介:
《地堡日记》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故事森林推出的作品之一。16岁男孩莱纳斯成长在单亲家庭,父亲很少陪他,父子俩经常吵架。莱纳斯在学校里也不被接纳。莱纳斯离家出走了,浪迹伦敦街头,乞讨、卖艺,五个月后,被一个神秘人绑架到一座铁盒般的地下建筑中……一场出走演变为一起匪夷所思的绑架案,无法预料的遭遇仿佛是每一段成长的必然。故事紧张而冷静、残酷而悲悯,别开生面地讲述了一个离家少年的寻归之旅。
题名:失落的一角
索书号:I712/4025
作者:[美]希尔弗斯坦
作者简介:
谢尔·希尔弗斯坦: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他的绘本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8亿册。1974年《爱心树》的出版轰动文坛,一举奠定了谢尔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在此后几十年,该书畅销不衰,累计销量超过550万。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有:《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阁楼上的光》、《人行道的尽头》、《往上跌了一跤》等。其中《阁楼上的光》更是创记录地连续182周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
内容简介:
一个圆缺了一角,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有的一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飘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
这是艺术天才希尔弗斯坦的传世经典,是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它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但恐怕也是得花上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希尔弗斯坦以最简洁有味的线条和文字,阐释了一则有关“完美” 与"缺憾"的寓言,令人们思索无限。行进中的它,行进中的自己,好不容易追寻到那失落已久的一角,却无法与自己一同前行。该失望?该快乐?该守候?还是该继续前行?
题名:关于他人的痛苦
索书号:J419.1/7744
作者:苏珊·桑塔格
作者简介:
苏珊·桑塔格(1933~2004年),她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03年度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内容简介: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题名:做最好的执行者
索书号:F272/3134
作者:谭波
作者简介:
谭波,笔名水皮、冷锋,199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读者》专栏签约作者,资深编辑和撰稿人,现任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代表作有《爱是一场奢华的战争》等。
内容简介:
执行力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就个人而言,就是把想做的事做成功的能力。本书从关注“执行力”在公司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性方面探讨了其价值,主要是针对员工而言的,这里的员工包括公司全体成员,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中层经理,抑或是基层员工。全书大致介绍了公司战略在公司各层级是如何进行的,后又分别从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面强调了执行的重要性和落实的方式、方法,最后一章从执行力与结果的关系层面给出了执行即落实的真实价值和重要性。希望本书对员工在工作执行中有所帮助!
题名:别在最美的年纪辜负最好的自己
索书号:B848.4/2294
作者:岚小茉
作者简介:
岚小茉,本名翁志飞,毕业于浙江大学。喜马拉雅、荔枝FM、懒人听书等各大网络电台当红主播,喜欢写作,以暖心、治愈、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以及干净、简练、走心的文字,收获了一大批听友和读者的喜爱,也是各大当红媒体的常驻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电台当红主播、人气情感博主岚小茉的首部青春成长故事集,致敬每一个不甘平凡的人生。在书中,岚小茉告诉读者: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去见识更大的世界。那就做该做的事,走该走的路,不退缩,不动摇。
无论多难,也要坚持一下,别让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曾经经历的苦难与磨练。特别会讲故事的岚小茉,与每一个不甘平凡的你一起努力,见证人生的奇迹。
题名:侠盗鲁平
索书号:I247.7/1912
作者:孙了红
作者简介:
孙了红,原名孙咏雪,自号“野猫”,浙江宁波人,20世纪30年代中国侦探小说作家。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发展史上,孙了红是继程小青之后的重要侦探小说作家之一。
民国35年(1946年),孙了红担任《大侦探》主编,除写侦探小说外,也写通俗小说、散文,还翻译小说。他笔下的鲁平是一个系红领结、叼烟斗,左耳有一颗红痣的血肉丰满的侠盗。
内容简介:
鲁平是一名侠盗,与普通小偷、扒手大相径庭。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鲁平出身寒微,因此深知社会底层人民疾苦,对那个动荡年代里为富不仁的人对民众的欺凌压榨怀着无限的仇恨。
他盗窃那些土豪劣绅,惩凶除恶、行侠仗义,身为盗贼却不招恨。
本书精选了孙了红《侠盗鲁平》中的五个经典篇目《鬼手》《博物院的秘密》《乌鸦之画》《赛金花的表》《木偶的戏剧》。
题名:一食一味
索书号:I267/3183
作者:汪曾祺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江苏高邮人,1943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起在杂志上发表小说。
汪曾祺的文字干净而传神,既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淡泊通透,如话家常。他的小说作品更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最足以傲世的极少数重大收获之一”。汪曾祺的成就的大致可分为三大块:小说、散文和艺术,尤以前两者见长。粉丝遍及海内外。和他的老师沈从文一样,都具有很强的市场号召力。
汪曾祺和沈从文一样,是那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20世纪下半叶在自己独创的形式中达到艺术完美的唯一大师级中国小说家,其成就不亚于被国人津津乐道的博尔赫斯。在中国文坛,他被公认为“对白话文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
内容简介:
本书完备地收录了汪曾祺谈美食的系列散文。书中写到的一道道日常小吃,既融进了制作者的心意,还承载着千百年流传的文化风情,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令读者感受到的不止是美食的诱惑,更有着温情的乡野人情以及俗世生活中含蕴的自然真趣。作者无意于写得深刻,从容闲适的笔触却每每让人品咂出生活本身的滋味……
题名:黑城
索书号:I533.45/4044
作者:尤·奈斯博
作者简介:
尤·奈斯博(Jo Nesbo摇滚乐队成员,电影、电视编剧,享誉全球的犯罪小说天王。北欧犯罪小说类奖项的大满贯得主,玻璃钥匙奖、书店业者大奖等无不入其囊中,还获得英国国际匕首奖和美国爱伦·坡奖提名。被评论界称为:“挪威犯罪书写的毕加索”“斯堪的纳维亚的奇迹”。他的小说不仅是挪威图书畅销榜的霸主,还是美国、英国畅销榜的常客。这一次,尤·奈斯博选择改写莎士比亚暗黑系悲剧经典《麦克白》,他笑称:“这一次,我都不用写大纲了,因为这个叫威廉的家伙已经为我写好了!”现代版《麦克白》受到评论界的普遍认可,称尤·奈斯博“将自己突出的特色烙印在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之上。”
内容简介:
一如煤烟和毒气笼罩的表象,小城里的赌场生意、毒品交易和政治斗争是另一种看不见的肮脏。新上任的警察局局长邓肯仿佛一道曙光,他大刀阔斧地清除贪腐、惩治犯罪。在媒体的热情报道、人们奔走相告地喜悦中,城里的大毒枭赫卡忒开始如坐针毡,他必须得做点什么了……
麦克白,有胆有谋的特警队队长,在组织抓捕毒贩斯威诺的行动中,立下大功。本无意于政事的他破格升迁。这印证了赫卡忒的预言,他早就说过麦克白会成为下一任有组织犯罪处处长,赫卡忒还说过,麦克白终将手刃邓肯,取而代之。
与此同时,麦克白的挚爱“夫人”一心想要与他联手给这个城市更美好的未来。重压之下,麦克白曾经的“小嗜好”也开始蠢蠢欲动……
题名:巨人
索书号:I565.45/4444
作者:[法]勒克莱齐奥
作者简介:
勒克莱齐奥(J. M. G. Le Clézio),一九四〇年四月十三日出生于法国尼斯,祖上是十八世纪移居到毛里求斯岛的布列塔尼人,他自认是毛里求斯文化和法语语言文化的混合体。他七岁开始写故事,那是在带他和母亲去尼日利亚与父亲团聚的船上;此后,写作和旅行始终伴随着他。
中学毕业后,他就读尼斯大学的文学专业,后又到英国伦敦和布里斯托求学。一九六三年出版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雷诺多文学奖。次年,完成硕士论文《亨利·米肖作品中的孤独》。一九七〇年出版长篇小说《战争》,一九七三年出版实验小说《巨人》。一九八〇年,勒克莱齐奥以小说《沙漠》获得保尔莫朗文学奖。一九九四年,他在法国《读书》杂志一次读者调查中,被评选为当代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
二〇〇八年,勒克莱齐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至今已出版五十余部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童话等。
内容简介:
《巨人》是勒克莱齐奥出版于一九七三年的长篇小说。小说描述了位于南部海边的“百宝利”大超市,里面的人流在光怪陆离的商品和灯光中像鬼影般游荡着。一个叫“安宁”的年轻姑娘走进大超市去找她的朋友,如此多的门和通道接连不断地打开,还有许许多多的词,让她迷失方向。一个在超市里工作的年轻男子,外套的胸口部位绣着“机器”,他推着一长串购物车,不停地在望不到边的大厅里来回穿行,他想烧了“百宝利”。一个叫“波果”的哑巴男孩,坐在超市停车场的汽车保险杠上,他每天来到海边就为了看这座庞大的超市。这是一部反抗消费社会的鸿篇巨制,以诗意的叙述和思想的力量,竭力去唤醒这个自我麻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