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归档】 |
吴承良,男,汉族,197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公职律师,二级警长,二级警督警衔,1995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历任义乌市公安局上溪派出所民警、法制科民警、法制科副科长、法制大队大队长、防火指导大队大队长、经侦大队大队长。2019年8月9日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因公牺牲,年仅49岁。
参加公安工作24年,吴承良同志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生动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展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担当作为“五(吾)带头”的良好精神面貌,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人民警察赞歌。
他,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初心不渝
从警24年,吴承良同志始终把对党忠诚融入警魂,时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秉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人生最壮丽的年华献给了党和人民。
1995年11月,刚刚参加工作的吴承良,向组织递交了一份3000多字的入党申请书。“身为一名人民警察,我应该在这一宏伟事业中,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要使自己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人民。”朴素的入党初心,成为吴承良24载公安生涯中最深刻的印记。
24年中,随着岗位的变化,他的初心不变。2015年底,他脖子后面长了多年的脂肪瘤不断变大,渐渐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领导同事不停地劝他早点动手术切除,他总是担心请假住院影响工作,所以嘴上说着“好的”,手上工作不停。2016年4月份,他终于在医生朋友的劝告下进行手术,但原本一周的病假,仅住院三天,切除脂肪瘤后第二天就返回岗位继续工作。
2019年8月9日,对于吴承良来说,是平凡而忙碌的工作日。前一天单位值班后,当天早上8时30分,他准时召集召开大队工作例会,与同事商讨新一天的工作。在找相关民警谈话后,他立马赶到局里汇报工作。11时20分许,他回到大队,又和同事一起研究了相关工作。“第二季度考核A等,下个季度继续努力。”这是他生前留给同事最后的话。11时32分,饭点到了,他还没有去食堂,而是在工作群发出了最后一条工作信息,提醒所有民警做好警情、案件、涉案人员、涉案财物等执法管理工作。14时许,家人和同事发现他倒在工作岗位上,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的案头,是一叠关于历年积案和网上逃犯的材料;他的值班室,有一碗已开封却没来得及泡的方便面。
“多一份坚守,少一些浮躁,这是我年近半百后对生活的感悟,也是我从警二十几年心路历程的总结。”这是2018年吴承良一次演讲的“金句”。朴实的话语,体现了他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忠诚本色。正是由于这份“坚守”,他先后10余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次荣立三等功,获评义乌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十佳农村工作指导员”、全省公安优秀教师教官、“信义金华·最美警察”、浙江省“千名好民警”等。
他,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公安事业绽放绚丽光华
从警24年,吴承良同志始终牢记职责使命,甘当“光荣的螺丝钉”,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善于攻坚、敢打必胜的优良作风,为义乌警队长远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8年,吴承良选调局法制科,从内勤到负责专项业务,逐步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在法制岗位十八年,他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成为全局的法律业务骨干,推动并实施执法办案积分制、办案流程监控系统、快办案机制等特色工作法,进一步规范了公安执法程序,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在其带领下,法制大队先后获评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金华市模范公安基层单位、义乌市政法系统“十佳政法单位”、2011-2015年义乌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义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他为义乌市公安局连续十二年蝉联“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优秀单位”,2012年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浙江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立下“汗马功劳”。
2016年5月,正值G20杭州峰会安保,吴承良无条件接受局党委安排,受命组建全国首个防火指导大队并担任大队长,扛起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他从“零”开始,探索了“一队双警”执法新模式,在监督检查工作中与消防部门建立工作搭档关系,形成双人执法机制,确保消防安全监督无缝衔接。
2017年12月,被任命为经侦大队大队长后,他义无反顾地投身经济犯罪打击工作,勇当护航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义乌商贸发达,经侦线任务重,工作量大,各项工作数据占金华全市50%以上。作为义乌经侦的“掌舵人”,吴承良始终在“护航发展、保障民生、打击犯罪”上谋求突破,亲力亲为带队伍、抓业务。2018年,他带领大队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59人,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302人,同比分别上升34%、22.3%。各专项行动战果辉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行动、“猎狐行动”、“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转移赃款专项行动”等战绩均列金华第一。经侦大队被评为2018年度浙江省破获重大外汇违法犯罪案件成绩突出集体。
吴承良之所以能在各个岗位上取得出色的成绩,与他平时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兢兢业业履职尽责是分不开的。参加工作第二年,1996年9月他就考取了律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公职律师。即使担任了中层领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他必定抽出时间进行业务学习。那本翻得略显破旧的《人民警察常用法规选编》一直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被金华市公安局聘任为兼职高级教官,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官。多年来,他利用自己专业的法律知识,牵头制定了近百项办案指南、执法提示及操作规范等指导材料,方便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碎片化学习。在他的牵头下,义乌市公安局成立了公职律师工作室,为基层执法办案单位提供意见建议和法律咨询。在其离开法制岗位前,全局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从最初的8人上升到了35人,12个单位和14名民警相继被评为“金华市公安机关执法示范所队”和“执法办案标兵”。
他,用37℃的情怀,承载起百姓和同事的信赖
从警24年,吴承良同志始终保持崇高的民生情怀,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把公平正义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勇担当、善担当,在平凡岗位上,丰厚着“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精神内涵。
吴承良曾经说,“公安工作,特别是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审查工作,需要37℃的体温,靠冰冷的机器不行。”2003年到2004年,还是局法制科民警的吴承良,主动请缨到正在旧村改造的北苑街道何麻车村兼任农村工作指导员。“虽然言语不多,但他的工作劲头十足,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6点就骑一辆红色摩托车第一个到村委会上班,晚上下班也是最后一个才离开。”当时的村支书何德薪说。村民吴女士旧房子的走廊未做入房产证,按旧改规定,该走廊无法享受政策。吴女士到村委会反映无果后,几次三番来吵闹,认为村干部故意刁难,吴承良多次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吴女士随后被“态度诚恳、有理有节”的“吴指导”所感动,接受了调解。之后一提到吴指导,吴女士逢人便说“真是个好干部!”首批127户改造户,吴承良每户都走访过,有难度的上门不止三四次。2004年底,吴承良农村工作指导员职务期满后,何麻车村干部、村民代表特制了一面书写着“兢兢业业为民办事、勤勤恳恳服务群众”的锦旗送到吴承良的办公室。
吴承良牺牲后,从各地赶到家里或单位慰问吴承良家属的人很多。52岁的江东街道居民王红仙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她守在大队门口,生怕错过时间送吴承良最后一程。王红仙曾在一起经济纠纷中损失数千万元,2018年有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去经侦大队“报到”。巨额财产没了着落,王红仙讲话有时候难免着急,但接待她的吴承良一点也不生气,没有一丝不耐烦,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为她提供帮助,表示会负责到底。久而久之,王红仙对吴承良是彻底服了,“他让我看到,公安是一直在为这件事情努力的,所以我很信任他。如果没有吴大,我早就崩溃了。他像兄长一样,不仅帮助解决案子,还总是鼓励我要振作起来,好好过日子。”在她看来,到经侦大队找吴承良咨询,成了重要的精神寄托。王红仙抹着眼泪说,“很痛心!很自责!我不该经常去麻烦吴大,总觉得是因为这事让他太操心、劳累了。”
对待百姓,吴承良悉心服务,可亲可爱;对待同事,他悉心指导,可敬可佩。在吴承良曾经工作的地方,很多同事评价吴承良,不仅是领导,更是师长、兄长。
“你们安心办案,所有责任我来扛,有我顶着。”每每遇到办案民警接手棘手案件,感到压力大时,吴承良就会这样给民警打气。“办案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只要找他,他都会给你一个答复,从不推卸责任。”民警杨航飞曾因工作不顺心,找吴承良诉说,“他耐心聆听悉心开导,让我心里暖暖的,遇到困难,他会给我们出谋划策,做我们坚强的后盾,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慰。”
前不久,经过半年的辛苦经营,吴承良带着专案组成功破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假外币案”,获得公安部赵克志部长亲自签发的嘉奖令。本许下承诺这两天要为兄弟们“庆功”,没想到从不食言的吴大,这次却“爽约”了。
他,凭一身正气,带出了良好“家”风
从警24年,吴承良同志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以廉洁从警、清白做人为准则,当一名廉洁为民的好民警、好干部,永葆人民警察的职业操守和浩然正气。
吴承良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父母把他和弟弟、妹妹拉扯大,十分不容易。吴承良刚结婚不久,父母就相继生重病住院。那会,为了节省钱,吴承良就在医院走廊上过夜。在原法制大队共事18年的同事楼菊芳眼里,吴承良心中总留有遗憾,对父母有愧疚。吴承良曾说,因为工作原因,父母在世时,他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两老,是他心中的遗憾。
吴承良从小品学兼优,以优异成绩考进杭州大学法学系,毕业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他的成长脚步十分踏实,乡下派出所锻炼后进入法制部门,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专家型人才,单位的中流砥柱,优秀的中层干部。在村里、家人的眼中,他是榜样,有人格魅力,他说的话很有威信。同时,他对小一辈要求很严,常常以“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教导他们。
而对自己的儿子吴珂汉,吴承良总有“说不出的苦”。陪少离多,也成为他“走”之前最大的遗憾。按照计划,吴承良在8月9日下班后开始休假,乘坐飞机陪刚考上大学的吴珂汉一起去外地旅游。早在一个星期前,吴承良的休假报告就得到批准。没想到,那一张属于他的机票,再不会启用。今年高考,吴珂汉被上海海事大学录取,所学专业也是法学。父与子的传承,让这个破碎的家庭,多了一份安慰和寄托。
无论是对自己的“小家”,还是对单位这个“大家”,吴承良都十分注重“家”风传承,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战友,带动他们同心同德,共进共退。“我们是一群防火的狼,与橄榄绿的兄弟并肩,哪里有火灾隐患,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为了警察的荣光,为了人民的安康,我们义无反顾,我们勇往直前。”这是他自创的防火指导大队队歌,已成为大队血脉之魂。今年初,他自掏腰包送经侦大队43个民警每人一个红色名片盒,里面还放置了每个民警的名片,名片上的联系方式只有民警的办公室电话,这样既能方便群众联系,又能避免工作之外的私下接触,做好自我保护。名片背后的“忠诚、自律、责任、担当”警示语,更是告诫所有民警坚持公仆之心不移、一己之利不谋、立身之本不忘。
“承志不泯,肩头金盾凝山岳;良驹难寻,一腔热血化秋雨。”这是一位战友为吴承良敬献的挽联。悲痛的消息传来,有的战友在微信朋友圈这样说:“作为法制人,您体现了底线坚守、品格高尚;作为防火警,您迸发出火热激情、高昂冲劲;作为猎狐兵,您代表着铮铮盾牌、熠熠警徽。”有的这样说:“听闻噩耗,难以置信的愣了好久。与您共事的7年里,您毫无保留的指导我如何做好法制工作,如何做好法制内勤。”
有的同学这样写道:“你,轻闭双眼,紧抿嘴唇,仿佛睡着了一般安详。妻子还在等着你下班以后,捎点蔬菜回家下锅,每天清晨一起上班,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晚上的餐桌,一家三口,热气腾腾。你忘了吗?和儿子还有未竟的棋事,即将启程的异地之旅。天堂的路并不拥挤,奈何桥畔也没有迷人的风景,为何你如此匆匆?”
还有更多的老百姓这样说:“人民的好警察,党的好儿子,一路走好!”
吴承良同志从警一生,他坚定的信仰、优秀的品格、务实的作风让每一位战友敬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一片赤诚,用自己的执着和奉献,诠释了简单中的丰富、平凡中的伟大。正是如此,他留下的人生脚印才如此深刻。他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业绩,无愧为一名新时代好警察、好党员、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