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 诗路金华 群星璀璨【已归档】 |
编者按
浙江之心,水墨金华。
金华是浙江地理中心,也是“诗路浙江”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千年以来,文人雅士或壮游,或宦游,留下无数传诵至今的名篇佳作。
金华是诗人的故乡。从骆宾王到张志和,从陈亮到李渔,直至现代的艾青,金华人在诗歌史上熠熠生辉,闪耀光芒。
金华也是浙学高地。浙学为诗路注入思想内涵,使金华诗路形成诗学一体的文化特质。
为深入挖掘金华诗路文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金华市文广旅游局与本报联合推出“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我们沿着诗人的足迹,踏访人文山水走廊,展现诗路金华中的华彩篇章,为加快打造高质量文化供给地和高品质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昭明太子萧统:非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
巍巍大盘山,滔滔婺江水。诗路华章熠熠,千年文脉绵延。金华之灿烂诗篇,不但隐藏在古城的街头巷尾,也散落于山川和小溪之间。一位太子的传奇故事犹如遥远的绝响,久久回荡在婺州大地的群山之间,流淌千年。
他就是昭明太子萧统。因为一个人,让这片绿水青山处处闪烁着文化的光芒,千百年来,供后人遐想、缅怀。
《文选》: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说到萧统,必提《文选》。
《文选》有多牛?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也是第一部相对纯粹的文学作品集。谚语“文选烂,秀才半”,说的就是它。可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文选》就是读书人人手一本的畅销书,也是历代文人学子的教科书。
公元730年,吐蕃使者到长安,奉远嫁吐蕃的金城公主之命,向唐王朝要一批书籍,其中就有《文选》。杜甫曾在诗中训诫儿子:“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文选》也称《昭明文选》,由昭明太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文艺青年”萧统选文有他的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文质兼美,不但要有思想性,还要有艺术性。这一选文标准也深深影响着历代文选型语文教材的编者,时至今日,我国的不少语文教材选文仍体现了这一特色。大名鼎鼎的《出师表》《洛神赋》,这些入选《文选》的千古名篇,都是如今语文教材上的重点篇目。
萧统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自己也非常有才华。5岁读遍儒家经典,“数行并下,过目不忘”。梁武帝让他写文章,他一气呵成。如此有才的太子,还是一位美男子,才华与颜值并存。《南史·萧统传》记载:“太子美姿貌,善举止。”不愧是那个时代真正男神!
萧统文化广场 (磐安中药材产业促进中心提供)
萧统是陶渊明的粉丝,“尚想其德,恨不同时”。一次泛舟湖上,大臣建议让女子奏乐助兴,萧统不答,咏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哪是什么皇太子,分明是寄情山水的隐士。
巍巍大盘山 悠悠昭明事
这份隐士情怀,让萧统与金华有了交集。他曾游历名胜,走过很多地方,也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相传,萧统曾来过磐安大盘山。大盘山的一方清净之地,或许正是萧统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大盘山风光 陈晓华 摄
一个颜值与才华并存的太子,按照现代人的眼光,绝对是大明星啊!他所到之处,大家争相追随。于是,留下了一个声势浩大的追星故事。
当代的追星方式,是比个心,一起拍张合影,古人没那个科技水平,追起星来却更为隆重。古人会在太子足迹处建个亭台楼阁抑或祠堂庙宇,供后人凭吊,一代代文人纷纷前来“打卡”,吟诗作对。时至今日,全国一些地方仍有与昭明太子有关的遗迹,如文选楼、读书台、分经台等,磐安也不例外,留下的历史遗迹不少:大盘山山顶建有腾云宫(又称昭明太子祠),相传为太子隐居地的王隐坑村,大盘岭头的昭明院……山中一道岭,萧统曾路过此地,风雪袭来,一位妃子将一件棉袍披到他的身上,后人称之为“加袍岭”。
萧统曾在诗中写道:“白云飞兮江上阻,北流分兮山风举。山万仞兮多高峰,流九派兮饶江渚……”
当地有人相信,写的正是大盘山风光。
因为萧统,历史向大盘山投来更多目光。这座曾默默无闻、人迹罕至的大山逐渐热闹起来,文人名士纷至沓来,千里迢迢赶来瞻仰一番:编《文选》的太子究竟长什么样?留恋怎样一片山水?循着他的足迹,走他走过的路,看他看过的风景。
元代安文名士陈次在《答邑宰索安文形胜手札》中写道:“昭明,萧梁之贤太子也,厄于谗毁,勿欲自明,弃万乘如一叶,等天下于敝跂,不远千里而来遁于此……”
明代陈修蟾在《大盘山谒昭明太子祠》中写道:“一峰特立俯群峰,古庙岿然倚老松。不信选楼俟太子,偏留畏垒旧仪容……”
传说萧统曾在大盘山教当地百姓种植药材,当地人尊其为“盘山圣帝”“药祖”,建昭明院供奉他。如今,磐安已是药香遍野、沃土生金的中国药材之乡,大盘山是全国唯一以中药材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尊8米高的萧统石像静静矗立在磐安“江南药镇”的萧统文化广场上,他的背后,是中国药材城。
昭明院建于唐咸通八年(867),晨钟暮鼓,香火不断。昭明院柱子上有一副对联:“祸起萧墙弃万尊之位迹隐江南昭日月,笔删天地成一代文宗功垂唐宋贯古今。”昭明院西北有一块巨石,名为“御印石”,边上有一石亭,名“御印亭”。
昭明院
山腰一山洞,据说也是昭明读书处。清代东阳县令俞允撰曾站在洞口,感慨了一番:“……论文不朽千秋著,栖壑孤芳百世传。愧我薄书徒踯躅,还有典雅梦相牵。”
大山深处的磐安,自萧统之后,成了文人雅士们的避世隐居之地。陆贽来了,卢琰来了,孔端躬来了,陆宰、陆游父子来了,屠隆也来了……酬唱应和,风雅不已。
昭明文化润物无声
在义乌,也有萧统的粉丝。相传,萧统曾游历义乌覆釜岩。因萧统为人仁慈,体恤民情,当地民众感其美德,遂改覆釜岩为萧皇岩。山顶有座萧皇庙,山脚有一村,名叫萧皇塘村。义乌市地方志编纂室副研究员傅健从《椒山吴氏宗谱》中找到一种说法:“东有一圆塘,世有梁萧皇太子遗像在焉,遂以萧皇名塘。”
1635年,椒山吴氏家族筹资在吴店建造了一座雄伟的萧皇阁。阁高百尺,上下三层,雕梁画栋,铎铃之声,十里可闻。萧皇阁屡毁屡建,至今屹立。
八婺大地,昭明文化早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盘山巅,萧皇岩下,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此情此景,当无愧于萧统的那句感叹:“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命运有起有落,人生有舍有得。萧统在有生之年终究没有成为一位皇帝,却成为一位全民偶像。即便身居皇储之位,仍孜孜不倦选文著书;即便端坐庙堂之上,仍寄情山水淡如隐士。千百年来,金华这座城市记住了他,以至于后人仰望大盘山的云海、萧皇岩的峭壁,所思所想,不止于美景,还有那份厚重的昭明文化。
诗人眼中,
高山流水美如画
山高水长的大盘山,不仅仅有昭明太子的故事,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诗和远方,自然与人文在绵绵群山之间交相辉映。
文人墨客流连其间,吟诗作赋。诗仙李白漫游恶溪(今好溪),发出了“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的感叹。唐代名相陆贽来窈川访友,迷恋西溪山水景致,写下了覆钟拥奇、兰屏积翠、金鹅落日、江湖秋镜等八景诗。明代才子文徵明慕名一睹百杖潭之飞瀑,留下了“晚来急雨天飞瀑,只许幽人隔岸看”的感慨。
文人墨客用诗句为眼前的磐安美景打call。这一路,有颜值有内涵,有秀山丽水,也有诗词歌赋。
从磐安城区出发沿着219省道一路向前,途经冷沙线。如今,诗人走过的这一路,已成磐安重点打造的旅游精品南线,蜿蜒公路与沿线大盘山风光、美丽乡村相映成趣。一条省道将一批景点串珠成链。建议自驾游,可经诸永高速在双峰出口或磐安出口下。
先去榉溪村孔氏家庙,领略一番孔子文化。榉溪村是江南孔子后裔最大的聚居地,被称为“孔子第三圣地”。孔氏家庙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村里集古屋、古巷、古井、古树、古风、古韵于一体,独具特色。来到这里,你便明白古人为何愿意抛弃功名而归隐山林。
下一站是灵江源森林公园,“华东第一高空玻璃桥”横亘于两山之间,站在桥上,脚下是万丈深渊,十分惊险刺激!山顶还有一座天空悬廊,拥有“最长的悬挑空中玻璃走廊”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毗邻的高姥山上,每年的四五月份,万亩杜鹃花争芳斗艳,怎能错过?
磐安精品南线有高山,也有流水。玩水可以去花溪风景区,不过最好是夏天去。这里以“赏亿年火山奇观,涉千米平板长溪”闻名,花溪之美,美在自然,单看那平板长溪就会让你叹为观止。平板溪总长逾3000米,整条溪底平整如削,炎炎夏日行走在光滑的石板之上,溪水清澈,沁人肺腑,妙不可言,宋代著名画家米芾曾留下了“此地风光三吴无,平砥清流世间殊”的感叹。
百杖潭景区也是必去景点。百杖潭景区生态环境优美,景观独具特色,吸引了《还珠格格》《宫》《后宫》等剧组前来取景拍摄,杨幂、冯绍峰、安以轩等影视明星都在祈雨潭、三叠瀑、龙门石阵等景点留下让人难忘的一幕。这里被誉为“瀑布王国”,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国内罕见的冰臼瀑布。百杖潭瀑布由三叠瀑布构成,层层叠叠落差高达72米。
如果还有时间,不妨去“江南小凤凰”大皿古村走走,感受浓厚的菇神文化和农耕气息,与当地村民同饮“进士酒",或与勇士共同演绎神秘的火上舞蹈。村里的明清古建筑错落有致,绿水、青山、古村,摁下快门,美得像一幅画。
“江南药镇”也是“网红打卡点”,感受“身心两安,自在磐安”的独特内涵,带您领略千年药香传奇,这片康养之地有您心驰神往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