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旅形象口号新鲜出炉—— “浙江之心,水墨金华”:美如水墨画的金华,就在浙江心里

来源: 金华市文旅局 发布日期: 2020-06-28 15:38   浏览量:

                                 

       说到金华,不少人第一印象就是金华火腿。其实,金华不仅仅有火腿。

  金华,是朱元璋代言的“浙江之心”,是黄宾虹笔下的水墨画卷。这是一座历史古城,穿越千年风霜依然朝气蓬勃;这是一座山水名城,守护青山绿水孕育深厚底蕴;这是一座活力新城,创造新的传奇书写时代答卷。 “浙江之心,水墨金华”。这8个字,高度概括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金华的文旅内涵。

  区域之心:水通南国,气压江城

  浙江之心,是区域之心。古称婺州的金华,地理位置有多优越?公元1358年,朱元璋率部攻入金华,他为金华打了一个大大的“广告”:“浙江之心”。这一说法,名副其实。如果把浙江地图对折、再对折,金华正好位于中心点。居中,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金华的精华,承上启下,贯通东西;居中,是妙眼,是灵气,是和谐,是重地。原金华市文联主席王晓明说,金华处于浙江腹地,是一块福地,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源于此,金华在浙江的地位举足轻重,自古便是浙中大都。“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战略区位和雄伟气势。目前,金华是国内重要的物流基地,是建设中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是浙江省重点培育的第四大都市区、第三大城市群。崛起的浙中,已成浙江重要增长极。

  活力之市:激情澎湃,兼收并蓄

  浙江之心,是活力之市。滔滔婺江奔流不息,富有活力又充满灵动,不但融汇古今,还始于足下,走向四海五洲。“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金华犹如一只巨大的聚宝盆,在浙江中心熠熠生辉。一城的山水,见证一城的朝气蓬勃;一城的脉动,绽放一城的生生不息。

  原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守春认为,金华是浙江的“火腿芯”,更是希望之心。金华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大市,是中国“一带一路”最具活力城市。在这里,有梦想,就有无限可能;有奋斗,就有点石成金:东阳从无到有创造出一座“东方好莱坞”,永康从打铁补锅发展成为中国五金之都,义乌通过鸡毛换糖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昨天,金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创业的传奇故事;明天,金华必将书写出更加灿烂的时代答卷。

  活力十足的,还有金华的全域旅游。近3年来,金华的文化产业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三,旅游经济位列全省第四,实现了“旅游收入破千亿,旅游人次破亿”的双突破目标。

  活力背后,有创新创业,也有开放包容。“金华人的骨子里,是包容的、开放的、休闲的。有朋自远方来,总是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浙江师范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马远军博士这样描述金华的城市性格。

  在金华的历史长河中,随处可见包容的智慧:金华山儒释道三家融为一体;吕祖谦兼采众家,不私一说;多戏种融合产生了婺剧……王晓明说,金华是浙江的“心脏”,它能兼收并蓄,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养分,并沉淀在这里,哺育一方百姓。

  山水之美:如诗如画,宜游宜居

  水墨金华,底蕴深厚。“水墨金华寓意金华的大美风光,可写可画,宜游宜居,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杨守春说。

  金华山水之美,美在一颦一笑,美在风情万种。你可以邀三五好友,尝鲜煲、饮美酒、品贡茶、泡温泉,或在智者寺聆听晨钟暮鼓,或在万佛塔登临远眺,或重走霞客路品味金华山川的钟灵毓秀,让惬意在胸中流淌,让美好在心头萦绕。马远军认为,“水墨金华”与“诗画浙江”浑然一体,把烟雨江南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江六岸的璀璨灯火、古子城的千年积淀、八咏桥的如虹气势、万佛塔下抚今追昔、金华山中的鬼斧神工、古月桥下的潺潺流水,八咏楼里的古色古香,牛头山顶的朦胧烟雨……流连忘返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的山水仙境,勾勒出一幅幅迷人水墨画卷。金华之美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一城山水滋润着一代代金华人,也赋予这座城市优雅、浪漫、文艺的城市气质。

  “多少相思织成的烟雨江南,一江春水流过的婺州城,多少传奇绘就的水墨金华……”金华知名音乐人陈越将一份炙热的乡愁,化作一曲动听的《水墨金华》。

  一曲《水墨金华》,仿佛一幅金华水墨画卷,徐徐展开:“落帆金华岸,停泊五百滩;穿过通济桥,又见燕尾洲。”三江六岸撒满了金华人的浓浓乡愁。

  “双溪的明月,八咏的楼;侍王府的故事啊恍若昨天;经过清波门,走到状元坊;穿越古子城,觐见万佛塔;莲花的井水,酒坊的巷;天宁寺的钟声啊别样的暖。”品读含蓄深沉的古巷老街,仿佛走进了这座城市的灵魂深处。

  寻迹智者禅,登临芙蓉峰;进出双龙洞,朝拜黄大仙;白沙的溪水,仙源的湖;九峰山的丹霞啊映红天边……”水墨金华里那些动人心魄的色彩,也勾起了无数中外游客对金华的向往之情。

  人文之盛:人文荟萃,源远流长

  金华“得江山之助”,秀美风光给历代文人墨客以丰富的创作灵感,也因此孕育出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

  “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课本中的金华。”马远军说。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骆宾王的《鹅》,洪汛涛的《神笔马良》,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均源自金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少人说,课本里的金华很美,很想去看看。

  “黄宾虹的画,艾青的诗,陈望道的文,冯雪峰的论,李渔的剧,施光南的曲。还有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的字。”提起金华名人,杨守春如数家珍,这一个个名字,在这片土地上闪闪发光。

  建城2200多年的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金华的文化自信,源于‘江南邹鲁’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吴远龙说。凭借“浙江之心”这一区位优势和秀丽风光,引得李白、白居易等一大批诗人在八婺大地留下足迹或佳作;金华是宋元时期的“浙学”核心区,范浚、吕祖谦、“北山四先生”、陈亮、宋濂等历代名人灿若星河,吕祖谦创办的丽泽书院曾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入祠曲阜孔庙的浙江人当中,绝大多数来自金华。金华也是书画之乡,贯休、黄庭坚、李渔、黄宾虹等历代名家徜徉于金华的山山水水,泼墨挥毫。在浦江,当地人“放下锄头能吟诗,提起笔来会作画”。

  优秀的文化基因代代传承,再创辉煌。金华东阳被称为“教育之乡”,一代代学子秉持勤奋苦读的精神,勇攀高峰。走出了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等12名院士,高校校长、科研院所领导100多名,博士1100多名,教授1万多名。达到“十百千万”的规模,声名远播。

  关于这句金华文旅形象口号,马远军的理解是:“金华用‘浙江之心’欢迎您,张开怀抱、敞开心扉,用真情、用真心将最好一面呈现给您,最好一面就是‘水墨金华’。”“‘浙江之心’,画龙点睛;‘水墨金华’,一语双关。”杨守春认为。“天造地设,浙江之心;绚丽多彩,水墨金华。”王晓明说。

  金华让人充满想象,也让更多人留恋这片土地。这座秀美之城,如同一本待翻开的书,跨越千年向你走来,让你不禁深深被它吸引。

  “浙江之心,水墨金华”,便是扉页上那一句开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