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金华 群星璀璨⑨】陈亮:携龙虎之志 抒壮怀激烈

来源: 金华市文化信息中心 发布日期: 2021-01-13 15:56   浏览量:

作为思想家的陈亮已经彪炳史册,作为词家的陈亮,却似乎容易被人忘却。陈亮留存《龙川词》一卷,著名词学家夏承焘著有《龙川词校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姜书阁也曾为龙川词作过笺注。姜书阁评价陈亮词作:“龙川词实独具风格,其一种斩截痛快,雄放恣肆之气,又有非稼轩词所能并比者。龙川之词,干戈森立,如奔风逸足,直欲吞虎食牛,而语出肺腑,无少矫饰,实可见其胸襟怀抱。”

陈亮与辛弃疾的一段伟大友谊,也在文学史上留下动人一页。

宋词中的一段伟大友谊

因为李白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记住了汪伦。

因为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们认识了他的好朋友刘十九,这首诗就叫《问刘十九》。

因为辛弃疾一首词,一代代中学生都知道了陈同甫。每个中学生都会在语文课本里读到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会激动于词里的壮志豪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陈同甫就是陈亮,辛弃疾一生挚友。

1142年,精忠报国的岳飞含冤而死。1143年,陈亮出生。辛弃疾比陈亮大3岁。

按照后人笔记小说里所写,陈亮与辛弃疾的初次会面简直是惊世骇俗“名场面”:陈亮拜访辛弃疾,快到门前时,遇一座小桥,三次想跃马过去,马三次退却。陈亮“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辛弃疾正好倚楼望见,大为惊异。等到陈亮进门,确认过眼神,两人定下交情。

两人都是主战派。辛弃疾有《美芹十论》,陈亮有《中兴五论》。辛弃疾一身英雄气概,陈亮同样壮怀激烈。然而,在南宋苟安的政治空气中,两人都是空怀壮志,报国无门。所以,两人相见时,就像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笔记小说中的“名场面”未必可信,鹅湖之会却是历史中确凿的一笔。这也是陈亮与辛弃疾交往中的深情一幕,文学史上的动人一页。

鹅湖在江西铅山,这里曾有过一次哲学上的盛会,即朱熹与陆九渊之辩。陈亮与辛弃疾此番会面,被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

那是1188年冬天,陈亮去江西探望闲居在家的辛弃疾,两人同游鹅湖,“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了十来日。原本两人还要与朱熹会于紫溪,朱熹没来,于是,陈亮“飘然东归”。

此次鹅湖之会,辛弃疾和陈亮留下了五首唱和词。先是辛弃疾写了一首《贺新郎》给陈亮。在“小序”中有段文字描绘这位平生知己离去后,自己的想念与孤寂,感人至深:“……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

夜半辛弃疾投宿旅店,被隔壁悲切笛声激起情思,于是作词一首。巧的是,五天后,陈亮来索词,辛弃疾由此感叹,真是心有灵犀啊,“可发千里一笑”。

在这首《贺新郎》中,辛弃疾将陈亮比作陶渊明和诸葛亮,表达追慕之心。陈亮以原韵和了一首《贺新郎》,道出知己情深:“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辛弃疾收到后又和一首《贺新郎》:“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陈亮豪气干云的形象呼之欲出。

“人中之龙,文中之虎”的一鳞一爪

陈亮与辛弃疾是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艺术上也是风格相近的知己。文学史上公认陈亮是辛派词人之佼佼者,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则评价:“陈同甫豪气纵横,稼轩几为所挫。”

章锦水是永康陈亮研究会会长,也是一位诗人,对陈亮诗词多有心得。在他看来,陈亮诗词在南宋乃至中国诗词史上都别具一格。除了词风豪迈奔放外,陈亮词的一大特征是:以政论入词。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口语入词。

对于“口语入词”,陈亮曾于致友人书中加以陈述:“本之以方言俚语,杂之以街谈巷歌,抟搦义理,劫剥经传,而卒归之曲子之律,可以奉百世英豪一笑……”

至于“以政论入词”,可参见叶适在《书龙川集后》关于陈亮填词的说法:“每一章就,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经济,是经世济邦之意。

对于陈亮词,有一种“豪情有余,文采不足”的评价,但在章锦水看来,这是对陈亮词的误读,所谓文采不足,因为口语入词使然,而陈亮之所以口语入词,是为直抒胸臆,针砭时弊:“陈亮词一扫南宋词坛的旖旎之风,可谓自张一帜。”

章锦水犹记得自己在杭州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古代文学课本上选入陈亮两首词:《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念奴娇·登多景楼》,犹记得读到这两首词时内心的激动澎湃。这两首也是宋词中的名篇,至今读之,仍让人热血沸腾。

夏承焘选编的《宋词三百首》收录陈亮词三首,这两首也包括在内。《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赏析中写道:词中表现了压倒敌人的英雄气概和寄希望于沦陷区义士奋起抗暴的信心,才情胆识,都极为高卓……

《念奴娇·登多景楼》写于1188年。1187年,主张求和的宋高宗赵构病卒。陈亮希望继位的宋孝宗从此可以有所作为,他到京口考察形势,写了这首具有政论性的词,鼓舞抗金斗志: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场?

卓人月《古今词统》评价:同甫自谓“人中之龙,文中之虎”,此其一鳞一爪耳。

这首“雄肆威猛,气势磅礴”的词,曾让晚年毛泽东动容。2008年5月号《党史纵横》杂志(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管)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医名家唐由之回忆1974年给毛主席做白内障手术的全过程。唐由之回忆,毛主席是听着《满江红》弹词做的手术。术后,主席能看文件看书了,一天,唐由之正在书房里陪他看书,忽然听到他大哭起来……“我在一旁手足无措,急得自己也想哭。我知道,因为他刚动完手术,眼睛不能哭,一哭眼睛要坏的。主席哭了大约一刻钟,稍微平静下来,叫我过去,看他手里的书……”正是陈亮的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一介布衣,一生为收复山河呼号奔走,尽瘁忧梦。1193年,51岁的陈亮考中状元。他在中状元后的谢恩诗里写:“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遗憾的是,因为长期“忧患困折,精泽内耗”,次年,陈亮病逝。

辛弃疾为其写祭文,沉郁悲痛,饱含深情。

13年后,辛弃疾病逝。临终之前尚大呼:“杀贼!杀贼!”

五峰书院 陈亮讲学处

五峰书院位于永康方岩寿山,建于固厚峰下的天然大石洞中,周围有鸡鸣、覆釜等五峰环抱,真可谓“天造地设,清幽岑寂”之地。

南宋时,陈亮、吕祖谦、朱熹曾在此地讲学,一时文风鼎盛,四方学子趋之若鹜。那时,五峰书院还不叫五峰书院,陈亮等人讲学处有一个直白的称呼:寿山石洞。石洞尚在,轩敞阔大,冬暖夏凉,是读书好场所。崖壁上,朱熹留下的“兜率台”三字也还在,历经岁月风化,已有些漫漶不清。

明正德年间,应典、程文德、程梓、卢可久等在此共倡王守仁“良知之学”。建丽泽祠、太守题额名“五峰书院”、建学易斋……五峰书院规模渐成。几位学者将其后半生献给了这五座山峰围成的精神桃花源。五峰书院声誉日隆,精英云集,盛极一时,成就永康文化史的一座丰碑。

丽泽祠前有陈亮雕像。仰望之,想起陈亮写的自赞:“其服甚野,其貌亦古。倚天而号,提剑而舞。惟禀性之至愚,故与人而多忤。叹朱紫之未服,谩丹青而描取。远观之一似陈亮,近视之一似同甫。未论似与不似,且说当今世,孰是人中之龙,文中之虎。”

也可欣赏一下刻于壁上的陈亮诗《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严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是咏梅,似乎也是陈亮自况。

人物名片: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数以布衣上书朝廷,力陈抗金方略,虽迭遭冤狱,而气不少衰。主张事功,反对空谈性理,是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绍熙四年(1193),登进士第一。授佥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及到任而卒。著有《龙川词》,激昂蹈厉,豪气纵横,尤长于议论。

【诗歌集萃】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宋·陈 亮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陈亮生平及两首词选自夏承焘选编的《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