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金华 群星璀璨⑯】吴绛雪:天才国色 从容赴义

来源: 金华市文化信息中心 发布日期: 2021-02-01 10:26   浏览量:

吴绛雪,一位才貌双全的清代女诗人。11岁作诗,12岁能以诗入画,她还是写回文诗的高手,一幅《同心栀子图》形若盛开的栀子花,可与1000多年前的苏蕙《璇玑图》媲美。

她也是一个烈女子,为免除永康全城百姓遭屠戮,选择了一种悲壮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那一年,她25岁。

因为种种原因,她的事迹淹没不闻。165年后,永康县丞吴廷康通过寻访,复原了吴绛雪为保全一邑百姓而捐躯的事迹,并极力宣扬。此后,永康百姓通过立碑、建祠、婺剧排演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烈女。

闺阁诗伴 吟诵时光分外好

吴绛雪是永康古山镇后塘弄人,父亲吴士骐,历任仙居、秀水(今嘉兴地区)、嵊县教谕。母亲应氏,芝英镇人,在吴绛雪未满周岁时就去世了。

吴绛雪自幼跟着父亲四处宦游,秉承家学,习学诗词书画,聪颖多能。9岁通音律,听到别人弹的琵琶能够随声唱和,11岁作诗,12岁时能以诗入画,意境全出,一时名闻遐迩。

吴绛雪的诗集《六宜楼稿》创作于归永康成家之前,共51首,卷首《题晴湖春泛图》就是吴绛雪11岁时所作。通卷诗稿洋溢着少女的活泼开朗、天真烂漫,对世界、生活充满着美好憧憬。

吴绛雪一生留下诗作不足百首,闺阁诗却过半。受到礼教制度的限制,清代女性不能像同时代的男性诗人那样广泛交友,但闺中以诗相交、互为诗伴及结社联吟的风气盛行,知识女性之间紧密联系,对传统女性的学习和创作影响很大,清代闺阁诗创作空前活跃。

吴绛雪也不例外,其诗作和一个闺蜜有很大关系。她叫吴素闻,是吴绛雪的族妹。顺治十五年(1658),吴绛雪随父来到秀水而结识。姐妺俩年龄相仿,志趣相投,诗作唱和,尽享闺中乐趣。

俞樾所修订《吴绛雪年谱》中明确与素闻有关者10余首,如《迟素闻不至》《喜晤素闻》《夜坐同素闻作》《春日即事和素闻》《招素闻以诗代柬》,仅读诗题便可以感受到两人不同于一般闺友的亲近与密切。她们一起读书作画:“笔砚尔来谁共我,莺花此日正思君”“倚眺风光堪入画,轻绡粉本好平分”;一起饮酒弹琴:“雨后怜香花共摘,风前射覆酒同斟”“晓理瑶琴弦尚涩,醉临禊帖格差肥”。

一次,素闻作了画,吴绛雪便在上面题诗,取名《题素闻山水小幅》:

一舟浩淼出轻岚,

两岸遥山黛色酣。

昨夜灯前重把玩,

满窗烟雨梦江南。

一个“重”字,勾起过往,而“满窗烟雨梦江南”之句则蕴藉浪漫,更显情深。

与素闻唱和交友的几年,是吴绛雪一生中最甜美、最值得怀念的时光。即使分别之后,两人依然书信往来,互通心事。如果不是诗伴相依,也不会有她著名的传世之作——《同心栀子图》。

纵马赴难 堪叹烈女

“事不自由身是女,伤心还订再来期。”康熙二年(1663),父亲为吴绛雪谋好夫婿,那个“懒于针线因贪画,不惜精神爱读书”的女孩开始意识到人生的无力。

康熙四年(1665),吴绛雪回到永康,奉父命与徐明英成婚,并写下《同心歌》,向丈夫倾诉童年经历与并肩携手未来的决心,通篇情感真挚,却又潜藏着遗憾、无奈和委屈:

……

前事既如此,黾勉望后期。

困顿共君守,艰难共君持。

愿君莫忧贫,抱瓮敢辞疲?

愿君莫辞贱,荆布自堪支。

物有同心茧,花有同心栀。

同心复同心,永矢无猜疑。

与她早期有灵气、有情调的诗作相比,字里行间展露出知礼、守德的妇人特质。

徐家家境贫寒,公婆在吴绛雪初嫁时就去世了。婚后的徐明英还需要外出谋生,家中只剩自己与妯娌生活在一起。数年来,吴绛雪一边等待,一边期盼。康熙九年(1670)写下诗作《寄外》:

落叶飕飕里,秋灯怯影单。

此时瞻远道,愈觉路漫漫。

风雪貂裘敝,关山马足寒。

朦胧怜淡月,两地但同看。

不幸的是,徐明英客死他乡,年仅24岁的吴绛雪成了寡妇。

次年春,院中徐明英手植的一棵杏树突然枯萎。

人间薄命恨无穷,

谁料名葩亦与同。

倚遍栏干消息断,

可怜二十四番风!

吴绛雪将自己命运与杏树进行比较,结论竟是一个“同”字。悼杏即悼人。冥冥之中,吴绛雪仿佛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

许楣《徐烈妇传》记载,同一年,也就是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叛乱,进兵浙江,攻陷处州。6月,兵至永康。领兵的是耿精忠手下的一个悍将,名叫徐尚朝。此人据说原先在浙东为官,听说过吴绛雪的美名,一直垂涎。徐尚朝宣称,只要献出吴绛雪,就可以保永康一县的平安。县里的官员和士绅们商议,结果决定牺牲吴绛雪。吴绛雪答应了众人,被作为礼物献给敌军。于是,徐尚朝派遣两骑护送吴绛雪,行至一个叫“白窖岭”的地方时,绛雪以寻找饮水为名,趁护送者不备,纵马驰向山崖,坠涧身亡,年仅25岁。

节烈典范 名传永世

康熙时,吴绛雪并未为人所知。直到165年后,即道光十九年(1839),永康县来了一位新县丞,名叫吴廷康,安徽桐城人。

吴廷康是一位喜与人稽考名胜及前贤遗迹的君子,听人说起吴绛雪,为她的才情吸引,竭力寻找她的诗画作品。他曾前往吴绛雪外婆家芝英镇查访,看到应氏所藏吴绛雪画作《杏林春燕图》,又寻访她的诗作旧钞本、旧刊本,考辨、增补篇目,手校底稿。

吴绛雪为什么这样短命?她是怎么死的?这两个问题,在寻访遗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吴廷康的脑中萦绕。吴廷康四处打听,得知真相,大吃一惊。

他决定好好宣扬这位节烈才女。吴廷康《徐烈妇诗序》写道:“余官永康日,访得徐烈妇吴绛雪殉节事,求名人为传,且播诸管弦,以表彰之。”

吴廷康在促成刊印吴绛雪诗集的同时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请好友黄燮清以吴绛雪死节事实为题材,创作《桃溪雪传奇》,试图通过戏曲形式在民间大力宣扬。二是走访名流,请他们为吴绛雪诗集和《桃溪雪传奇》作序、题词,在上层扩大影响。俞樾为其编年谱,并作评价:“吴绛雪以国色天才,从容赴义,以全永康一邑民命,亦昭代一奇女子也。”

宋清秀《清代江南女性文学史》中提到,咸丰、同治时期社会时局动荡,一些官吏希望朝廷能够有所作为,希望士人有家国意识,努力使政局安定,因此需要吴绛雪这样为大义牺牲的精神,来激励士人关注社会,保持清朝的统治,因此,吴绛雪才从康熙年间的才女转变成咸同年间的烈妇形象。

在吴廷康的多方努力及大力传播下,吴绛雪成为节烈典范,才名得以传播。光绪二十年(1894),朝廷建“烈妇祠”旌表,吴绛雪传等文献亦得载入邑志及《徐氏世承仁房宗谱》重修本。如今,烈妇祠依然坐落于永康西街与虹霓巷之交,默默诉说一代奇女子的故事。

(本文参考袁云兰:《〈吴绛雪诗集〉研究与整理》《德 才 并 著 ,节 烈 独 奇 ——吴绛雪生平事迹及其人其诗影响》;徐斯年《吴绛雪婚姻及死事考》。感谢吴雄利对本文的支持)

【人物名片】

吴宗爱(1650-1674),字绛雪,号绿香,室名六宜楼。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叛军犯境,吴绛雪为保境内士庶免遭屠戮而赴难殉身,年仅25岁。

遗留诗稿两卷,上卷为《六宜楼稿》,作于其父在外为官之时;下卷为《绿华草》,作于回乡之后。另有《报素闻书》一文及回文《同心栀子镜箔图》一幅。

【诗歌集萃】

题晴湖春泛图

清·吴绛雪

画桡飘渺欲凌空,

两岸花开映水红。

三十里湖晴一色,

春来都在晓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