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大型系列采访活动座谈会召开

来源: 金华市文化信息中心 发布日期: 2021-02-04 10:53   浏览量:

 

2月3日,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召开“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大型系列报道座谈会。浙师大人文学院院长、诗路浙江研究院院长李圣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吴远龙,市文联原主席王晓明,市作协主席李英,浙师大人文学院教授、诗路浙江研究院副院长慈波,浙师大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研学旅行研究院副院长马远军,市少儿图书馆馆长周国良等金华文史、文旅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把脉“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第一季的报道,并对如何做好第二季报道建言献策。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方宪文,金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赞,金华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范卫东等主办单位负责人与会。

为深入挖掘“诗路金华”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高质量文化供给地和高品质旅游目的地,从2020年12月起,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金华日报社联合推出“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大型系列报道。

这组报道分“群星璀璨”“八婺寻踪”“经典流传”三季实施,目前第一季“群星璀璨”共刊发深度报道19期,稿件先后被学习强国、搜狐网、新浪网、人民日报海外网等诸多平台和网站转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按照计划,第一季“群星璀璨”将于2月5日结束。

座谈会上,“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采访团队介绍了目前所做的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会专家针对报道的亮点、不足及下一步工作展开座谈。

李圣华称赞“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报道版面大气,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效果。他提出,可将“诗路金华”报道中涉及的人、景、诗串点成线,形成一张“金华诗路”地图。

王晓明说,“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报道起点高,气势大。报道注重细节的呈现、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特色的提炼,很系统,也很全面。他认为,“诗路”不只是唐诗宋词之路,也可以包含更多内涵,金华或可在有一定优势的新诗、红色诗词等领域另辟蹊径,在“诗路浙江”建设中以“奇”取胜。

慈波认为,“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系列报道做到了传统与当下、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兼顾准确性与趣味性,挖掘深入,采写用心。

李英提到,“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报道是金华文旅融合的典范,从选题到立意,再到采写都有精彩的呈现。

周国良说,“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第一季报道很精彩,但挖掘还有待深入,常有意犹未尽之感,可在后期集结成册时更加详尽地讲述“诗路故事”。他还提出,后期报道时,切入点可以更巧,与金华本地联系更紧密。

马远军认为,“诗路”是金华文化的标识,也是文旅发展的金字招牌。接下来,“诗路文化”建设可将已有研究成果物化、固化,打造集聚型文化标识与景区,设计、开拓更多文创产品。

吴远龙对“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系列报道给予较高评价。他说,这组报道的报纸版面和新媒体的呈现都很精致,也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通过对诗歌的挖掘,以诗言景,以诗言志,以诗言史,以诗言画,以诗言风物,让广大市民了解金华丰富的诗歌宝藏,增强了地域文化自信。

范卫东提出,希望“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报道的站位、立意更高,载体、切入点更准确,采写更加扎实,同时更加注重与金华文化、景点的结合,打造雅俗共赏的文旅精品与爆款。

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系列报道,徐赞提出,要把这组报道做成新闻性、话题性、参与度与体验感有机融合的优质作品,在接下去的报道中,要更加重视媒体深度融合,增强受众意识,进一步丰富报道的表现形式,助推金华文旅产业发展。

方宪文表示,“诗路金华”是一篇大文章,推进“诗路金华”建设,既是贯彻落实省“四大”建设战略的要求,更是提升金华形象、促进文旅融合、推动全域发展的需要。针对“诗路金华”的宣传和品牌打造,方宪文提出三点意见:一要突出金华地方文化特色。策划推出红色、非遗、婺文化等系列专题,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与金华特色的诗路文化地标与旅游产品;二要丰富呈现手段,拓宽传播载体。在现有的版面和新媒体客户端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载体传播诗路文化;三要厚积薄发,继续做好诗路金华第二、三季的挖掘呈现,通过“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系列报道,扩大诗路金华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真正把“诗路金华”品牌做强、擦亮、打响,为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高质量文化供给地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