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 诗路金华 群星璀璨【已归档】 |
近期,省发改委公布了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永康市芝英镇名列其中。这座历经沧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望再次迎来嬗变。
公元325年,东晋镇南大将军应詹在芝英建村,初名官田,约在明永乐年间更名为芝英,已历近1700年。芝英古镇总面积约68平方公里,中心村(一至八村)核心保护区为0.2平方公里。水系、街巷格局保存完好,保留有众多的宗祠、民居、商业店铺、池塘、古桥、古井、道观等,历史遗存丰富。
千年以来,芝英古镇积淀了深厚的多元文化底蕴:儒家文化、百祠文化、五金文化、书院文化、道教文化、院落文化……它们都为芝英古镇复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风景秀美 古建众多
芝英古镇,形若宝盆,溪流纵贯,塘潭密布。芝英自古以来便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清同治皇帝在颁赐应宝时曾祖父的诰命中赞美芝英是“双龙钟秀垂梓里”。
走在芝英古镇老街上,青砖灰瓦,连绵成片,古韵扑面而来。“芝英古镇现存古宅2000余间,较大的院落有50多座,街巷仍保留明代时期的格局。”永康市芝英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应业修研究芝英古镇多年,深谙古镇格局及文化。
应业修带着记者走遍了整个芝英古镇。“在古代,芝英古镇主干街巷呈X字形,交叉点为镇中心的方口塘。”历经千年,芝英古镇中心区街巷主要布局演变为八纵十横,廊街和市基街区是古镇最繁华的街区。这一点,可以在正德《永康县志》中找到记载:“芝英集市之日,肩贩云集,较他市为盛。”即便到今日,每逢农历三、八,前市基、后市基等处依旧摊贩云集。
沿着廊街往里走,便能看见芝英古镇的古建筑群,前为商铺,后为作坊或住宅。在上世纪前期,芝英商店、作坊比比皆是:百货店、食品店、首饰店、医药店……据1991年版《永康县志》载:“芝英方圆村庄稠密,又处于交通要冲,上市货源充足……每集上市人数在万人以上。”应业修说,芝英一带生产的五金制品和手工艺品是当时市场交易的重要商品,“五金之源”说的便是芝英镇。
记者看到,芝英古镇不少重要历史建筑均呈块状或线状分布。正街方塘段有小宗祠堂、婆婆厅、约斋公祠、屏山公祠、方塘公祠等;升平巷内有103号廿间头、133号十七间头、46号四间头、63号三星明堂里等;方塘路旁有褒公祠、尚德公祠、尚本公祠、思文公祠等;鸿羽路上有修伯公祠、大宗义会、怀竹里宅、天與公祠……
芝英的不少古建筑已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文保单位。陈大宗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1012平方米,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中轴线上建有门楼、中厅、后堂、过廊,门楼至中厅间建有重檐双层戏台,布局规整,构架保存较好,规模宏大,用材考究。仕濂公祠(小宗祠堂)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被寇焚,于清咸丰年间原址重建,在抗战时期曾作为难民染织工厂总指挥部,新中国成立初期设为镇公所,后当作芝英粮食仓库,现在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走访芝英古镇不难发现,此处最具特色的就是古祠堂群落,构成了世所罕见的祠群文化。在不到0.2平方公里老集镇范围内有应氏祠堂百余座,现存较完整的有52座。
走在芝英古镇老街中,看着一座座应氏公祠,在瓦楞老檐以及高悬的匾额之间,可以感受到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历史。或许有人会问,应氏家族何以选择芝英?这一点,可以从记载于《芝英应氏家谱》的一首风水诗中找到答案:
石翁气脉自台来,
渐到岘尖殿帐开。
迢递西山平板走,
蜿蜒报铺大田隈。
宝峰古麓重重抱,
龟阜鱼沙队队回。
我祖卜居绵庆泽,
其祥长发世光恢。
芝英古镇鳞次栉比的房舍,被椭圆形和U形两道山水线紧抱怀中,形成“十里云山环胜境,几重烟树锁应城”的美景。自应詹在此地建村以来,应家人才辈出,应宝时、应德闳、应功九、应成一、应式文等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响当当的人物。
走进仕濂公祠,便能大致了解应氏家族的发展史。在公祠两侧的墙面上,挂着不少应氏名人的画像及简介,中间摆着十八种不同的冷兵器,寓意应氏家族崇尚五金、崇尚以武保国保境的传统。“应氏家族祖上当将军当官的不少,官至五品以上的有几十人。”应业修说,这也是应氏公祠众多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应氏后人遵循始祖应詹“至公至平至谦至顺”理念,进行了千年探索:有士、农、工、商、医、学和谐发展的成功实践;有几百年乡村善治的成功范例;有较完整体现儒家思想的二十条家规;有家国为怀、慈善为尚、扶贫济困的乡风,创设义庄、常平仓等……
一些应氏祠堂古为今用。坐落在紫霄路上的端恭公祠,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春天艺术馆,里面陈列着青年歌唱家春天(周艳芳)的有关作品,成为永康曲艺界人士交流的场所。还有一些古建筑正在修复。
文化高地 亟待复兴
沿着紫霄路,穿过官里园,踏过灵溪桥,便能到达紫霄观。紫霄观始建于南北朝梁大同二年,是永康市有确切记载的最早的道教建筑之一,比建于唐大中四年的永康方岩大悲寺(广慈寺)还早314年。
紫霄观坐北朝南,五间三进,前进是三间厅,中进是三清殿,后进是大雄宝殿和玉皇阁。紫霄观西侧建有附殿:关公殿、文昌殿、胡公殿……只可惜,如今的紫霄观残破不堪,据悉,今年将动工重修。
紫霄观除了是一座道观外,当年还发挥了独特的书院功能,藏书无数。
北宋兵部侍郎胡则,幼年时便常随父母入观游玩,翻阅观中典籍,并留下《咏紫霄观》的诗篇:
绮霞重选武陵溪,
鹫岭相将路不迷。
白石洞中人乍到,
碧桃花下马频嘶。
深倾玉液琴声细,
旋煮胡麻月色低。
犹恨此身闲未得,
好同刘阮灌芝畦。
南宋状元陈亮也曾在紫霄观西厢房中读书。关于这一点,在陈亮所撰的《紫霄观重建记》中有记载:“殿之西偏,则为明窗净室以自启处,道经偄书更阅不休,而文墨棋琴皆所不废……”
相传,陈亮在紫霄观读书时还留下一则千古传颂的美丽故事,叫《状元蛙》。正是紫霄观日益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它成为芝英古镇上的文化高地,常有自由讲学、切磋思想、问事论道,从而造就了许多历史名人:如明弘治十四年中举的应奎,明正德九年中进士的应典,明嘉靖二年中进士的应廷育……
再者,我们还能从陈亮《紫霄观重建记》中获得很多有关紫霄观和芝英古镇的信息。“碑文中除了介绍紫霄观的建筑格局、演变简史外,还阐述了芝英古镇当时的状况。”应业修说,这为研究芝英古镇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
如今的芝英古镇虽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在保护、开发、利用上还有待深入。或许,借助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的契机,能让千年古镇焕然新生。
【代表诗作】
青玉案 南宋·陈亮 武陵溪上桃花路。 见征骑、匆匆去。 嘶入斜阳芳草渡。 读书窗下,弹琴石上,留得销魂处。 落花冉冉春将暮。 空写池塘梦中句。 黄犬书来何日许。 辋川轻舸,杜陵尊酒,半夜灯前雨。 (武陵溪指流经芝英的华溪支流武陵源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