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 诗路金华 群星璀璨【已归档】 |
山林、禅房、钟鸣、晨光,千百年来,八婺大地上的古寺名观寄托了百姓的美好祈愿,亦是文人笔下的诗篇华章。
依崖而建的大佛寺历经千年岁月,像一位肃穆的老者述说着光阴的故事,历史让这座南朝古刹意蕴深幽。复建的黄大仙祖宫虽然年轻,其中流传千年的黄大仙文化却早已受到全世界华人的追捧,这背后究竟原因几何?
信步双林寺,琢磨双林始祖傅大士“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的禅偈,能体悟别样的心境。延福寺则将古寺的文化延伸到建筑上,在这里,能感受到宋元时期典雅大气的建筑风貌。
古寺名观的内涵远不止这些,乘上诗歌的翅膀吧,来一起品味其中的多元文化。
大佛寺:南朝古寺 丹崖翠壁续梵音
与曹宅山林间的大佛寺内的大型弥勒佛像合影,是不少80、90后金华人的童年回忆。金灿灿的弥勒佛像笑迎四方客,身后的古寺静默不语,已走过近1500年。
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留下虔诚美好的祈愿,同时,也留下了文人雅士的诗歌华章。
地处金华山南麓的凤凰山,大佛寺的地理位置很是优越,这里千山叠嶂。《大佛寺》一书的编者称古寺“东眺铁堰水,南扼木鱼山,西临东坦溪,北挽小九寨,尽得山川之形胜”。
外地游客也许不知,人们俗称的“大佛”并非是文章开头所提的弥勒佛像,而是位于古大佛阁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佛像。关于这座大佛,有不少故事。
大佛寺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始称赤松岩寺。在不同的历史年代,还曾有过石佛寺、西岩禅寺等名称。宋朝时改名“石佛寺”是缘起寺内供奉着一座石凿的释迦牟尼佛,唐朝时称“西岩禅寺”则是因为东边一公里处有座“东岩禅寺”。
明万历《金华府志》描述当时的石佛像“容像甚大,高可六丈,趺坐俨然,因是建寺”。可见,这座石佛像在建寺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史书上并没有相关记载。传说是印度一高僧在这岩壁下结庐修行,某日看见佛祖影像后在此琢佛而成。
一千多年来,石佛已风化,寺庙也几度重修,其中细节无从考证。如今这座数米高的佛像是1982年在原大佛座址上重塑而成,傍石而龛,首接崖端,冠抵殿顶。
关于大佛寺曾经的模样,元代兰溪诗人于石有诗云:
丹崖翠壁数千尺,绝顶僧房三四间。
老树依岩岩依屋,白云飞去又飞还。
密林高岩,白云缭绕,老树、僧房、岩壁相生相依,好一派幽逸禅韵。
抗金名臣 咏之于诗
到访大佛寺当天,原金东区文联主席张根芳随身携带了一本《大佛寺纪胜》,这是他在1999年编写的册子。20余年过去了,册子已经泛黄,里面搜集了近百篇与大佛寺相关的散文、诗歌和民间故事。
“说到与大佛寺相关的诗,不得不提的便是郑刚中。”张根芳是曹宅镇人,研究地方文化30多年。讲起这位800年前的同乡,张根芳颇为自豪。
郑刚中是金华坦溪人(今曹宅镇西坦溪),登绍兴进士甲科,为南宋抗金名臣。他不仅为官有政绩,还留下众多诗文著作,是金华历代名人中著作入选四库全书最多的。
《金华郑氏族谱》和大佛寺相关资料记载,郑刚中为官后每次回故乡必去大佛寺,在此吟诗会友、祈福闲游。夏日,他称这里“一怀炎暑变冰霜”;月夜,他饶有兴致地“更看芰荷生夜香”。
郑刚中曾陪友人潘良贵游西岩,以新茶享石佛,写下150字长诗。“……衣冠冒暑至,笑语带凉来。愧无一樽酒,临风相对开。……但念石佛古,岂顾多尘埃。妙语入幽隐,高情肆徘徊。……”字里行间,尽显好友结伴一同登山、观景、祈福的美好场景。
郑刚中的曾祖父郑克允与大佛寺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曾冶铁铸造518尊铁罗汉,原存于罗汉寺,后移到大佛寺。对于这段历史,在描述“五都石佛寺”时,清道光《金华县志》记载:“有铁罗汉五百十八尊(即郑克允罗汉山所铸者)”。
如今的大佛寺已不见这518尊铁罗汉的踪影,据寺院住持净藏法师称,其中有两尊收藏在北京,是国家一级文物。
南朝古刹 岁月留痕
时间流转,这座南朝古刹在千百年的风侵雨蚀中已不是原有的模样。漫步寺院,寻找古建中的历史留痕亦不失为另一种意趣。
走进正门顶上刻着“西岩禅寺”的古佛院,耳畔便流淌着悠长的梵音。如今的古佛院为清代建筑,还保存着木雕、砖雕、石雕等。
前些年,建筑学家来此勘察时,称像古佛院这样无大梁支撑,屋檐能外挑一米多的建筑,在国内鲜有。细看窗格雕工,均由榫卯结构拼出“福禄寿喜”4个字,并以木雕花朵点缀其间,精湛而灵动。
一座古石桥、一口千年古井、一块块重修石碑和一棵棵成百上千年的古树,无不述说着古佛院的久远。再往里走,能看到古大佛阁和观音殿利用天然石窟优势,嵌空结庐,殿宇一半嵌入岩腹,一半伸出岩壁,富有自然情趣又意境深远。来到大佛阁外抬头细观崖壁,还能清晰地看到唐代留存下的屋基石槽。
古佛院巧借山岩筑寺,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处处显示着天人合一的理念。离开寺院时,雨依旧未停。车子缓慢驶出,再回首,古刹已隐匿在一片苍翠朦胧之中。
黄大仙祖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金华山脉海拔562.8米处,坐落在此的黄大仙祖宫久负盛名。
目前看到的祖宫复建于1996年,时间并不算长,而其中蕴含的黄大仙文化已传承上千年。从诗词歌赋到民间传说,黄大仙的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在典籍文献中亦有记载。2008年,“黄初平(黄大仙)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诗路上的“牧羊儿”
据《晋书·地理志》记载,早在1600多年前的晋代,金华山即建有赤松宫奉祀黄大仙,金华山自此成为黄大仙文化的发祥地。
“叱石成羊”的传说耳熟能详,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的《神仙传·黄初平》里就有这个故事。传黄初平自幼放羊,15岁时师从赤松子和安期生在金华山修炼,修得叱石成羊和日中无影之功,成为匡世济民、惩恶扬善的英雄,世人称之为黄大仙。
黄大仙的传说给文人墨客带来创作灵感,也使黄大仙文化得到再创造。有关古人描写黄初平“仙踪”或借以寄情抒怀的诗词已搜集上百首,颂扬和钦羡黄初平“修道成仙”的作品占了绝大多数。
在表达赞颂和意欲效法退隐的诗句中,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十七)》中的诗句可谓经典: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在诗仙李白的笔下,黄大仙是乘着紫色瑞云遨游的仙人。
还有诗人对“牧羊儿成仙”悟出新意。苏轼感慨:“先生养羊如牧羊,放之无何有之乡。”南宋婺州知州林季仲则将“牧民”喻为“牧羊”:“路转溪回草木香,有人荷笠山之阳。定知我是金华守,笑道牧民如牧羊。”
《中华黄大仙文化》的编者陈德松和张乐初认为,把修道之难说得最透彻的,是南宋抗金名臣郑刚中。他在《题赤松》中写道:“要须功行满,乃可超尘泥。无怀轻诞心,鹤鹿浪欲骑。安期寄语谓世人,初平不是牧羊儿。”
郑刚中劝告那些想“超脱红尘得道”的人,不能怀有轻慢虚妄之心。他借安期生之口告诉世人,黄初平能得道成仙,是因他不是普通的“牧羊儿”。
善文化的价值认同感
民间传说中的“仙人”众多,是什么吸引了一众文人雅士对黄大仙的共鸣和认可呢?
原金华黄大仙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吕洪新认为,一是“叱石成羊”的传说接地气。牧羊是过去老百姓维持生计的一种常见方式,“生怕丢了羊”是很多牧羊人共同的担心。“叱石成羊”讲的是一个牧羊儿不断提升自己能力,最终得道升仙的故事,寄托了百姓的美好愿望。
其二,纵观有关黄大仙的民间传说,施药治病、拾金不昧、抗洪造桥、引虎救人等故事无不体现了他扬善惩恶、济困扶贫的精神和价值观。这些传说好似一本关于“善文化”教育的民间教科书。
由此可见,“普济劝善”是黄大仙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内涵,这对激发百姓内心的善心德行,能起到帮助。
2006年,我市成立金华黄大仙文化研究会。研究会通过举办研讨会、出会刊、办活动等多种形式,提升扩大黄大仙文化的社会传播力,增强黄大仙善美文化的感染力。
在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金华观室内壁上,贴着世界各地道观的照片,黄大仙文化正得到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市道教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正在为黄大仙文化申报世界非遗项目做积极准备。
【旅游攻略】
大佛寺 佛寺离市区不远,出了金华城区东行20公里便能抵达。祈福、看古建之余,大佛寺西面山坡上的鸳鸯林也是游客们爱去的地方。 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木,有香樟树、冬青树、马尾松等树种。奇妙的是,这些树木大多共根而生,好似“成双成对”,因此有了“鸳鸯林”的美誉。 大佛寺所在曹宅镇苗木种植产业兴旺,不少旅游资源都围绕苗木和自然风景展开。浙江盆景文化艺术园位于千人安村,占地面积1000亩。这里不仅是盆景产业基地,更是集休闲观光旅游、文化展示和销售为一体的盆景主题公园。目前,10个各具特色的精品盆景园已基本成型。 近年来,鹤岩山村横腊自然村成了游客热衷之地。横腊花海是“盆景长廊”风景线上的景观之一,每年的4到6月,这里约50亩芝樱花盛放,把原本灰墙黛瓦的山村装扮成多彩的“桃花源”。村里的心形彩林占地25亩,选用红枫打造出心形的彩色树林,为鹤岩山旅游增添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鹤岩山村境内的情人谷游步道全长3.76公里,始于小溪垄水库,终点在横腊自然村,与横腊浪漫山主题相呼应。游步道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氧吧,为周末健身休闲人群提供了好的选择。 该村的山海云宿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了民宿的别样体验。山海云宿共改造了4栋老屋,占地面积4900平方米,有9间房。精品化、特色化的设计使它成为浙江省白金级民宿。 曹宅镇的文化底蕴深厚,是北麓诗社创始人曹开泰和成员张作楠的故乡。如今的北麓书苑位于曹宅镇文化活动中心,是个传承民间艺术的地方。每逢农历初一、初四、初七,金华道情等民间曲艺都会在这里上演,吸引众多周边村民前来观看。 走走金兰古道也是不错的体验。这条古道是古时金华北山通往兰溪的交通要道,分东线和西线。东线从金东区曹宅镇千人安村到兰溪,往返约20公里。曾经,兰溪横山塘村和曹宅村民基本都靠这条山路交流、赶集。(图片由曹宅镇提供) 黄大仙祖宫 黄大仙祖宫坐落在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居鹿女湖畔,占地7.9公顷。宫殿建筑群占地1.8公顷,进深716米,七进阶祖庭由19处宫、楼、阁、台组成。 祖宫内的天音祭坛是不少游客啧啧称奇的地方。当两人分别站在祭坛的阴阳鱼眼处对说,就能听到回音和鸣。回音似空谷传声,为祖宫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祖宫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步行六七分钟便是鹿女湖和鹿田书院。鹿女湖是省内少见的高山湖泊,湖面犹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青山之中,湖水碧清,群峰倒影似画。鹿女湖沿湖景观带由水杉林栈道区、花海石浪区、举岩贡茶产业区等景点组成。 鹿田书院位于金华山鹿田村,四周群山环绕,景色秀丽。它是金华现存仅有的一座古代书院,也是我省保存最完整的书院之一,更是儒家文化在金华山的重要遗迹之一,宋朝学士朱熹曾在此讲学。书院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为院落式建筑群体,共21间房间,形成封闭式院落。 金华山上有霞客古道,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由此登金华山游历科考。一路两山夹抱,泉水叮咚,鸟语花香,移步换景,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