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金华 经典流传②】宋元风烟入梦魂 春晚双溪泛轻舟(上)

来源: 金华市文化信息中心 发布日期: 2021-07-23 10:26   浏览量:

郭氏山林 

十六咏(选六)


[宋]陆游


【解题】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郭氏山林十六咏》写作时间不详。郭氏山林指东阳郭钦止家的石洞书院,又称南湖园。“石洞”是郭氏给自家园林起的名字,并非是真的山洞或石洞。同时人叶适有《石洞书院记》,详细描述了石洞开发、修建过程和建成后的美丽景色,郭氏认为如此美好的景色只是“偶出于吾庐,非赐予者”,因而设置书院,使郭家子孙“勤而学于斯学,其可以专”,并“使乡里之秀并焉”,于是“礼名士主其学,徙家之藏书以实之,储洞之田为书院之食,而斥洞之山为书院之山,示不敢私有也。”而且石洞书院“虽名书院,内有园亭诸名”,陆游诗中所吟咏的十六处都是书院中的景点名称。

清旷亭

胜游谢车马,从此始青鞋。

俗士洗褊心,达人增旷怀[1]。

小烂柯

山中一枰棋,尘世底事无。

若复计胜负,与彼亦何殊[2]。

倾月

种梧待凤雏,此计乃可笑。

不如看月堕,与子舒清啸[3]。

高碧岩

我诵明逸诗,豹林不可到。

斯山幸不远,何日攲纱帽[4]。

閟云关

白云如高人,择友尚傲世。

朱门客三千,一点不可致[5]。

药圃

采芝夏黄公,卖药韩伯休。

吾友子郭子,高趣可与侔[6]。


——《剑南诗稿校注·逸稿补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注释】


[1]“胜游”四句:写此地没有达官贵人的车马,让我这个青鞋布袜的人开始游览,此亭之游可以让俗人达人都得到快乐。前两句化用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2]“山中”四句:化用王质烂柯故事,若以胜负计,则去仙人远甚。

[3]“种梧”四句:写刻意栽下梧桐以吸引凤凰前来,未免可笑,不如看月落西天,从容吟啸。《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毛诗笺》:“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这里比喻求得别人赏识。

[4]“我诵”四句:写诵读处士之诗,却无法像处士一样隐居,幸此山不远,欲归也指日可待。明逸、豹林,用种放未仕前隐居故事,据邵伯温《河南邵氏闻见录》记载:“种先生放,字明逸,隐居终南山豹林谷。”

[5]“白云”四句:写白云像世间高人一样,选择朋友也要选高傲的人,富贵之家虽养客三千,却一无所用。

[6]“采芝”四句:是说像夏黄公一样采仙草,像韩伯休一样卖药,我的朋友郭子,真是志趣高雅,和这些传说中的高人一样。

【讲赏】陆游这十六首诗均为写景咏怀之诗,其景或清丽奇峭,或迷离恍惚,既切合郭氏山林的自然特色,又加上了诗人情感的折射,带有不避琐细、闲适细腻的特色,堪称“模写事情俱透脱,品题花鸟亦清奇”(袁宗道《偶得放翁集,快读数日志喜,因效其语》)。这十六首诗俱为五古,语言质朴,不事雕琢,冲口而出,同时又笔墨工细,圆熟熨帖,很好地体现了陆游“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唐宋诗醇》)的特点,也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评价的,陆游诗作除了悲愤激昂的爱国诗外,“另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专家名片】浙师大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其三)


[宋]黄庭坚


【解题】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右洪州分宁县(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前虽出苏轼门下,和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但是以其诗歌成就,又和苏轼齐名并称“苏黄”。黄庭坚祖籍金华浦江县,曾自称“金华居士”。俞清老道士是黄庭坚同学,清老虽然弃儒入道,并没有脱胎换骨,终是俗人一个,所以黄庭坚写诗戏弄他。原诗题三首,此选第三首。此诗选自《黄庭坚诗集》。

牧羊金华山[1],早通玉帝籍[2]。

至今风低草[3],戢戢见白石[4]。

金华风烟下,亦有君履迹[5]。

何为红尘里,颔须欲雪白[6]。


——《黄庭坚诗集注》卷十,[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注,中华书局,2003年

【注释】


[1]“牧羊”句:写皇初平得道成仙事。皇,或作“黄”。《神仙传》载:皇初平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将至金华,四十余年,其兄初起见之,问羊何在,初平叱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

[2]玉帝:玉皇大帝,道家尊神之一。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玉帝居玉清三元宫第一中位。”通籍:记名于门籍,进出宫门。《汉书·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颜师古注引应劭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这里借指入道家门庭。

[3]风低草:《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戢戢(jíjí):聚集的样子。

[5]“金华”二句:金华属婺州,俞清老是金华人。清老虽然在金陵半山学道,和黄初平的仙风道脉是相通的。

[6]“何为”二句:清老既然得道成仙,为何下巴的胡须也将雪白?颔须,长于下巴的胡须。

【讲赏】金华山的白石真能成羊?黄庭坚也许是怀疑的。看那累累白石,密集成群,藏在茂草之下,风吹见石而不见羊。你俞清老来自金华仙乡,貌似有仙风道骨,但是混迹于世俗之中,怎么同俗人一样,下巴的胡须也由黑变白了?这当然是调侃。通籍道的真谛,不在表面形式,而在心地光明,性宽大度。山谷跋此诗说:“子瞻屡哦此诗,以为妙也。”聪明绝顶的东坡先生大概“哦”出道籍之“妙”处了。


【专家名片】黄灵庚,浙师大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师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

【解题】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南宋流亡政权开始,李清照(1084—1155)追随皇室一路南逃,受尽颠沛流离之苦。绍兴初年略微安定,但孤身嫠妇,四处受欺:在绍兴遇盗贼,仅存文物,损失惨重;在临安,所遇非人,遭再婚离异之辱;绍兴四年(1134)十月至次年五月短暂流寓金华后,再到临安,依人作活,终老于斯,20多年间不见有多少作品传世。

就现存资料看,李清照在金华的创作比较确定的有文三篇,即《金石录后序》(一般认为始撰于临安,定稿于金华)《打马图经序》《打马赋》;诗一首:《题八咏楼》;词一阕:《武陵春》。数量不多,但诗、文、词、赋,各类文体一应俱全,且都是名篇。其创作中的“豪放刚健”趋向,确切地说,应该是从她南渡之后逐步形成起来的。而在避难金华时期,则显得更为鲜明、更加耀目、更加全面。

由此看来,李清照在金华虽然时间不长,七八个月而已,但比较而言,是她休养身心、弥合创口,精神较为愉悦的时期,是她思想的成熟期,也是创作的高峰期。这是李清照人生思考的大总结、大顿悟、大转折的飞跃性发展时期,其转折特征大约有三:一是以个人颠沛流离之苦映射出全民灾难命运之苦;二是把个人伤春悲秋之“愁”上升为家国危难之“愁”;三是将人生思考提高到精神文化的哲学层面。

这首《武陵春》词正是南渡后的李清照于绍兴五年(1135)暮春流寓金华时所作。那时她已在人生路上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丧三大变故,多年的颠沛流离、潦倒凄苦使她的情感世界充塞着抚今思昔所引发出来的无尽悲绪,而这首《武陵春》词就是她发泄一腔悲绪的代表作之一。

风住尘香花已尽[1],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2],也拟泛轻舟[3]。只恐双溪舴艋舟[4],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陈玉兰著,中华书局,2010年

【注释】

[1]尘香:尘泥里散发着落花的香气。

[2]双溪:指婺江上游义乌江和武义江。双溪在金华八咏楼南交汇后称婺江。唐宋时双溪口一带是当地的水上游乐场所。

[3]也拟:也准备,也打算。

[4]舴艋舟:一般认为是两头尖尖形如蚱蜢的小船。黄灵庚则说:“舴艋,是连绵字,是小的意思。其义存于声。”《广雅·释水》:“舴艋,舟也。”王念孙《疏证》云:“《玉篇》:‘舴艋,小舟也。’小舟谓之舴艋,小蝗谓之蚱蜢,义相近也。”因而“舴艋舟”之得名“绝非取名于‘两头尖如蚱蜢’者”。

【讲赏】词的上片统写愁绪。第一、二行写暮春的风雨已摧尽百花,使抒情主人公整天百无聊赖,心不安顿,在失却清醒的愁闷中“日晚倦梳头”——连生活也乱套了。但这已不是少女时代、新婚年月温爱中过日子的她在品尝季节的闲愁,而是残酷的现实逼出来的人生血泪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两行,足以说明。所以“风住尘香花已尽”可以看成是对“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一种隐喻,应该说这比一般的借景抒情表现要深一层次。

下片更深入细致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愁绪悲情。全片四行,前二行推出了一个亮点:“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从情绪流变的节律看,这该是一放;但紧接着第三、四行,又直接就收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否定了原先的打算。从“也拟”到“只恐”,犹疑不定的转折关联词语,曲折地反映出对冲出愁闷获得些许亮丽的欢快实在没有一点信心。这是为什么呢?愁太多了!如果愁也会有重量,那么带着这一身愁去双溪泛舟,舴艋舟也定会载不动的。这当然是夸张,却能使接受者真切地联想到她的愁绪确实多。

这首词历来备受称颂。这不仅在于国难家愁既强烈又真切,千百年来曾震撼过无数人的心灵,还在于下片的末两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警句,是语言意象化成功的表现。不过,这是有所本的,宋初郑文宝《柳枝词》中有:“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如此写愁,已将愁绪固体化,搬到船上了。后来苏轼在《虞美人》中仿效此思路,有句:“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陈与义在《虞美人》中再仿效:“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他们都属效颦之举。李清照也把愁绪固体化,搬上了船,但她从愁绪的固体化中进一步推想出重量来,以致有“载不动许多愁”,这是种超越,在摹写“愁”上自有其原创意味。

【专家名片】陈玉兰,浙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


别方岩

[宋]胡则


寓居峰顶寺,不觉度炎天。

山叟频为约,林僧每出禅。

虚怀思往事,宴坐息诸缘。

照像龛镫暗,通宵磬韵传。

冥心资寂寞,琢句极幽玄。

拾菌寒云外,烹茶翠竹前。

远阴临岳树,清响落岩泉。

僻道无来客,深秋足乱蝉。

松风生井浪,溪雨长苔钱。

自省随浮世,终难住永年。

遍游曾宛转,欲别重留连。

明日东西路,依依独黯然。

——《胡正惠公集》,清抄本


此心

[宋]郑刚中

金华山下赤松乡,何日横门杜短墙。

皮几鹑衣甘淡泊,竹阴花径任徜徉。

雨馀静听溪流激,风过时闻稻米香。

缄负此心刚未遂,羡渠陶子傲羲皇。

——郑刚中《北山文集》卷三,《金华丛书》本


念奴娇·中秋携儿辈

步月至极目亭,寄怀子云兄

[宋]韩元吉

去年秋半,正都门结束,相将离别。潋潋双溪新雁过,重见当时明月。步转高楼,凄凉看镜,绿鬓纷成雪。晚晴烟树,傍人飞下红叶。

还记江浦潮生,云涛天际,涌金波一色。千里相望浑似梦,极目空山围碧。醉拍朱阑,满簪丹桂,细与姮娥说。倚风孤啸,恍然身在瑶阙。

——《南涧甲乙稿》卷七,《丛书集成初编》本


游兰溪灵洞

[宋]范浚

朝曦杲晴空,宿雾开纷披。萦纡度墟曲,荦确行溪湄。横桥转山腰,丹垩明招提。豁谺觑阴洞,欲入愁途迷。流泉暗淙琤,喷壑跳珠玑。岩根石彩翠,映水光参差。穷高上苍岑,支策行欹危。林端出绀宇,兀与浮云齐。曾来念旧事,历历经行时。松长向如人,今已老十围。我尚喜青鬓,还年未生丝。偕游数君子,意拟探幽奇。诸峰未历览,寒日还平西。同携下前麓,却望兰阴归。明年艳阳春,更约相追随。当须各努力,补屐寻幽期。

——《范香溪先生文集》卷八,《四部丛刊续编》景明本


续八咏·双溪占胜地

[宋]唐仲友

占胜地,胜地难摹写。二水护城闉,千山带林野。山林郁苍苍,千里遥相望。括苍转晓色,九峰含夕阳。危栏压雉堞,嘉名寄文章。阴晴阅变态,昼夜无故常。郊平涨潦渺沧溟,渚回澄波萦素练。霁后遥岑历历分,雾中叠嶂濛濛见。增远目兮双明,含清辉兮四面。奉分星之肸蠁,切宸居之眩转。邦人来此意以恭,客子临之游欲倦。神莫睹,敬先通。言有尽,兴无穷。烟笼野以浮碧,浪射霞而涌红。连赤松之佳气,过三洞之罡风。仰层阁而跂翼,俯浮梁而卧虹。数征帆而引兴,瞻倦翼而省躬。接弦歌之盈耳,震鼓角之凌空。洪钟发天半,清磬入云中。英灵降神异,膏腴生物丰。清绝兹楼景,佳哉冠江东。

——《悦斋文钞》卷十,《续金华丛书》本


登八咏楼有感

[宋]吕祖谦

仲舒旧事无人记,家令风流一世倾。

天下何曾识真吏,古来几许尚虚名。

——《东莱集》卷一,《续金华丛书》本


游三丘山

[宋]乔行简

疑是乘风到九天,不知身在此山巅。

万家攒簇炊烟底,一水萦纡去鸟边。

便觉尘缘轻似羽,何妨诗思涌如泉。

停杯更待林梢月,归去家僮想未眠。

——万历《金华府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