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 诗路金华 群星璀璨【已归档】 |
专家解读①
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宋]陈亮
【解题】淳熙五年(1178),陈亮上书极论恢复方略,不仅未被朝廷采纳,反遭朝中大臣讥斥,视其为“敢大言撼朝廷”的“狂怪”,遂愤然返回家乡永康。在随后的乡居生活中,陈亮一面致力于经世之学的研究,进一步构建其事功学说体系;一面又关注时事,心系国之兴衰。他有感于国势不振之现实,慨然于报国无门的境遇,所填词作,或思景抒怀,或咏物寄情,或借典明志,或引史论今,以抒发怀才不遇、“悲愤填臆”的思想感情。此阕即为其中之一。该词原未著题,现题为后人所加。
碧幕霞绡一缕红[1]。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2]。
翠绡和泪暗偷封[3]。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陈亮集》增订本,邓广铭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
【注释】[1]“碧幕”句:碧蓝的天空,彩霞映衬出一缕红色。碧幕,青绿色的帷幕,喻指碧色天空。古人以天谓幕,以地谓席,故有“碧幕”之说。霞绡,美艳轻柔的丝织物,喻指薄绸一样的红霞。
[2]“梦魂”二句:楚怀王时,诗人屈原一心报国,却遭排挤流放,在国都被秦国军队攻破时,投江殉国,其忧国的忠魂终无法飞入楚王宫。词人联想屈原之事,感叹自身遭遇。楚王宫,暗喻南宋朝廷。
[3]“翠绡”句:希望用彩绡裹泪向朝廷表白自己的赤诚之心和报国之志。翠绡,绿色的薄绢。《丽情集》载,唐代成都官伎灼灼与御史裴质相遇,两人感情笃深。裴成奉召回朝后,灼灼以彩绡收集眼泪寄给他,以表达相思之情。
【讲赏】陈亮推崇英雄人格,敬慕历代英雄豪杰和忠义之士,也以当世伟杰之流自居。在给朱熹的书信中,他直言做人应“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雷电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但现实是朝廷偏安一隅,君臣拱手素位,士夫枯木死灰,上下相安,“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志向高远的他虽有振世之才,兴邦之略,却被拒于龙廷之外,招来世人讥笑,感叹之余,“或推案大呼,或“悲愤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掌大笑”。该词借景抒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天际的彩霞化为一抹红色,归宿的鸟儿在树上啼叫,暮蔼四起,满腹愁绪的词人倚小楼画阑,看着缓缓升起的月亮,聆听碧云晚风中传来的笛声,更感惆怅。立志振兴国家,试图一展宏图的往事,似已转幻成空,犹如当年以身殉国的屈原,忧国的忠魂终无法飞入王宫。但词人仍不改报国初衷,欲将那浸染赤诚血泪的翠绡寄送天庭。只是茫茫江南大地,何处去寻找鸿雁来传递自己的心声。陈亮的词作虽以豪放为特色,却不乏幽雅秀丽的情调。全阕从黄昏薄暮景色开篇,既有夕阳西沉、笛声惆怅的悲凉,又有梦幻成空、忠魂消散的伤感,但在和泪偷封的背后,依然是拳拳的报国之心和炽烈的忠愤之气。苦苦寻觅那传书的鸿雁,更显露出词人内心的悲壮。
【专家名片】陈国灿,浙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诗路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省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兼任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
专家解读②
春晚郊行
[宋]何基
【解题】何基(1188—1268),字子恭,世称北山先生。南宋婺州金华人。就学于朱熹弟子黄榦门下,遂将朱学传入金华。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师徒四人在金华道学相传,不仅将朱学承传下来,且由此走入中原,成为元代以来的朝廷官学。著有《北山集》。传见《宋史》卷四三八。何基家居北山盘溪讲学,在《缴回太守赵庸斋照牒》中写道:“闭关方喜得幽栖,何用邦侯更品题。自分终身守环堵,不将一步出盘溪。”(《何北山先生遗集》卷二)故诗题中所谓“郊”当为盘溪一带景色。
村烟澹澹日沉西,
岸柳阴阴水拍堤。
江上晚风吹树急,
落红满地鹧鸪啼。
——《何北山先生遗集》卷二,《金华丛书》本
【讲赏】何基的诗歌,内容上比散文丰富。一方面,直接写儒家道德义理内容,如《杂诗》《西山孝子吟》等。另一方面,坚持布衣一生,他说:“嘲红弄绿少时态,岁晚相对惟寒花……高风雅致随遇见,簷外玉立横枝斜。”(《何北山先生遗集》卷二《老菊次时所性韵》)所以,更多的是描写自己的生活环境,反映自己的生活情趣。这首七绝《春晚郊行》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很典型。
作者首先使用叠字“澹澹”“阴阴”来构筑一幅傍晚村居、村旁江波荡漾、江岸柳树枝繁叶茂的乡居图,这二句一静一动将村居与村外景色以互相映衬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写自己所见。随后二句,则继续写江边景色,将所见、所闻穿插起来写:“江上晚风吹树急”是所见,突出的是动态。“落红满地”则是疾劲的晚风的结果,是静态;“鹧鸪啼”是所闻,是动态。因此,从总体上看,这首诗是通过所见与所闻,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来描写春天傍晚村外漫游所见景色的。与此同质的还有七绝《春日闲居》:“轻阴薄薄笼朝曦,小雨斑斑湿燕泥。春草阶前随意绿,晓莺花里尽情啼。”(《何北山先生遗集》卷二)所用的艺术手法是一致的。
表面上,这类诗所写的是赏景玩物,但是实际上,宋代理学家绝非如此。何基写村烟、夕阳、江水、树荫,再到风吹树、落红满地、鹧鸪啼,希望突出的是万物的自由与生机。这正是理学家所谓的“非唯自乐,又能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也”“虽则借言通要妙,又须从物见几微”(《邵雍全集·伊川击壤集》,郭彧、于天宝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就是说,理学家面对自然,要从自然万物、清风明月中体察出天理流行、生生不息之道。
这从何基的《春晚郊行》被选入《濂洛风雅》卷五亦可见何基这类诗歌的内容特性。《濂洛风雅》乃何基后学金履祥所编。所谓“濂洛”指的是周敦颐、二程,所选皆理学家之诗,其内容,一如唐良瑞《濂洛风雅序》所言,“皆涵畅道德之中,歆动风雩之意,淡平者有淳厚之趣,而浩壮者有义理自然之勇,言言有教,篇篇有感,异乎平昔之所闻。因相与绎之,窃以为今之诗非《风》《雅》之体,而濂、洛渊源诸公之诗则固《风》《雅》之遗也。”(《濂洛风雅》卷首)
何基的这类描写自己生活自然环境的诗歌在根本上是关乎儒家义理的,这一点,何基的五言古诗《暮春感兴》就说得更直白了:“郊原春向深,幽居寡来往。和风日披拂,淑气遍万象。草本意欣荣,禽鸟声下上。静中观物化,胸次得浩养。缅怀浴沂人,从容侍函丈。舍瑟自言志,宣圣独深赏。一私尽消融,万理悉照朗。其人不可见,其意尚可想。我生千载后,恨不操几杖。春服虽已成,童冠乏俦党。安得同心人,咏归嗣遗响。”(《何北山先生遗集》卷二)“缅怀浴沂人”以下实际上就是把《论语》里的“侍坐章”直接改成了诗歌。其前之写风和气淑、草荣鸟鸣,不过是为了观物养性,体察沂水春风气象罢了,这与文学家的欣赏是有质的差别的。
但是,与许多理学家的质木寒窘相比,何基的《春晚郊行》《春日闲居》等诗在风格上自然醇厚,有正大光明之气。王柏说:“先生之文,温润融畅;先生之诗,从容闲雅:皆自胸中流出,殊无雕琢辛苦之态。虽工于词章者,反不足已闯其藩篱。”(王柏《何北山先生行状》)可谓的论。
【专家名片】陈开勇,浙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解读③
深袅江源
[元]吴莱
【解题】吴莱(1279—1340),字立夫,本名来凤,元朝集贤殿大学士吴直方长子。浦江县吴溪人。延祐年间举进士不第,谋职礼部,与礼官不合,退而归里,隐居深袅山,四方学者称“深袅先生”。从此深研经史,执教诸暨白门义垫、浦江郑氏东阳书院,宋濂、戴良、胡翰、唐思诚等师从其学。吴莱能文,多关时政,直斥时弊。又能诗,尤工歌行乐府,瑰玮有奇气,对于元末“铁崖体”诗歌有影响。著有《渊颖集》十二卷。此诗原为《浦阳十景》之一。深袅江源,在深袅山,《浦江县志》载,深袅山,在县西南五十里,重峰复岭,峭拔千仞。其下溪流清澈,也是浦阳江的源头所在。更是浦江、建德、桐庐三县交界之地,往北上通富春江,往南下达金华城,交通并不闭塞。南宋之末,遗民文士群聚于此,在这些地方往来穿梭,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是一条极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南宋遗民诗路”。吴莱退隐后,一直居深袅山。宋濂早年冒雪求师问学,行走在“深山巨谷”,也是深袅山。
半绕山根但一洼,
真源凿破杳无涯[1]。
清澄灌或于陵圃,
窈窕寻犹博望槎[2]。
积雨冲堤蜗自国,
微烟羃渚鹭专沙。
欲行复坐皆云水,
只属骚人与钓家。
——《渊颖集》元刻本,日本内府抄本
【注释】[1]“半绕”二句,深袅山的山巅有村落,吴氏自吴渭以后裔孙多居于此。村前有一水洼,即深袅江的源头。水流由此而出,注入浦阳江,而后北通钱塘江,汇入大海,所以说“杳无涯”。
[2]于陵:即陈仲子。《汉书·邹阳传》:“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颜师古注:“于陵,地名也。子仲,陈仲子也。其先与齐同族,兄戴为齐相,仲子以为不义,乃将妻子适楚,居于于陵,自谓于陵子仲。楚王闻其贤,使使者持金百镒聘之,欲以为相。仲子不许,遂夫妻相与逃,而为人灌园,终身不屈其节。”博望:博望侯,即张骞。槎:木筏。博望槎:指张骞通西域的路径,后引为开拓边境、建功立业的典故。
【讲赏】宋濂说,吴莱是浦阳江上的“大儒”,“以精深玄懿之学,发沉雄奇绝之文。阖阴辟阳,出神入鬼,纵横变化,其妙难名”。其诗歌何尝不是如此!读其诗,仿佛有一股奇崛之气扑面而来,慷慨激昂,铮铮然有金石声,一改宋末萎靡不振之习。吴莱以为“古今乐府不同,郭茂倩不当但取标题,无时世先后。就其所次,辨其时代,使各成家,名《乐府类编》。古之赋学专尚音律,必使宫商相宜,征羽迭变,自宋玉而下,唯司马相如、扬雄、柳宗元能调协之。因集四家所著,名《楚汉正声》”。在诗歌上,更是身体力行,多以歌行、乐府为主,但也未忘废近体律诗。吴莱洁身自好,早年许下了为国建功之志,从其所作《论倭》《古碣石辞》等文可窥测一二。虽是吟咏深袅江源头,竟然又和陈仲子、张骞发生联想。“清澄灌或于陵圃,窈窕寻犹博望槎”,引重古贤以自勉励。无奈生不逢时,时世、朝廷并不欣赏他,于是隐居山林,日以经史文章为娱。“欲行复坐皆云水,只属骚人与钓家”。末后表达那种志不得伸、才不见施的满腹委屈和无尽惆怅。
【专家名片】黄灵庚,浙师大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师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
重题八咏
[宋]王柏
楼压重城万井低,星从天阙下分辉。
伤心风月诗应瘦,满眼桑麻春又肥。
山到东南皆屹立,水流西北竟同归。
倚阑莫问齐梁事,断石凄凉卧落晖。
——《鲁斋集》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洞山十咏(选三)
[宋]金履祥
朝真洞
洞府高深对月开,长疑底里閟龙雷。
天窗不照人间世,限尽游人自此回。
冰壶洞
洞外烟云肤寸合,洞中冰雪百寻飞。
壶中日月凭谁记,水自飞淙云自归。
双龙洞
天镵鬼凿匪人间,涌雪轰雷震地寒。
石上双龙盖形似,更深须有老龙蟠。
——《仁山文集》卷一,明万历二十七年刻本
客有问金华胜游者
以诗叙其概
[宋]方凤
赤松上下雨霏微,八咏楼头重拂衣。
西港晴来汀草长,北岩幽处洞泉飞。
风敲定磬鹿春过,月满丹台鹤夜归。
历览因知古词客,盛夸云梦未全非。
——《存雅堂集》卷二,《续金华丛书》本
耕渔乐赠金华相士
[宋]胡长孺
忆昔力耕金华野,青蓑绿笠风烟下。
扶犁荷锄岂不倦,春醅映盏清如写。
亦曾扁舟钓钱唐,长缗短棹浮沧浪。
颠风驾潮涛更恶,若比世路犹康庄。
安有高情唐许协,深閟神光形亦偞。
还骑官马走黄尘,江山过眼空重叠。
少年壮气苦不羁,西川南海去如驰。
二毛已非折腰具,况与志愿常参差。
长官怒骂沸于爚,口自唯诺心自怍。
升斗未疗饥寒忧,低佪独羡耕渔乐。
老翁双瞳秋月如,何时照我归乡闾。
江湖耕渔乐复乐,挂冠径归良不恶。
——顾嗣立《元诗选》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东阳八咏楼
[元]赵孟頫
山城秋色净朝晖,极目登临未拟归。
羽士曾闻辽鹤语,征人又见塞鸿飞。
西流二水玻璃合,南去千峰紫翠围。
如此山川良不恶,休文何事不胜衣?
——《松雪斋集》卷四,《四部丛刊》景明本
三月十五夜登迎华观
[元]许谦
夜深来此倚阑干,千里楼台俯首看。
月到中天花影正,露零平地草光寒。
气清更觉山川近,意远从知宇宙宽。
长啸一声云外落,几家儿女梦初残。
——《许白云先生文集》卷一,明成化刻本
归度太阳岭
[元]柳贯
北南二岭中我居,出入堡塞险且迂。
方州治县能勿往,往则盘辟徒舍车。
金华枝引峦岫蹙,丹霞翠雾交吸嘘。
人影翔天云在下,溪流宛委旁行书。
浮岚开道通两屐,落日挂树明三珠。
是节秋高气初肃,喘息微汗衣成濡。
崖间野菊虽琐细,黄艳迎人偏静姝。
连峰转想画为假,怪石特疑神所刳。
居庸桑干矗天北,我尝骑乘陟其砠。
彼诚崖绝犹戴辙,此更礧砢难容跗。
尻舆神马意所适,四海八荒同一驱。
咄哉屈于远游烛,撰辔欲系扶桑株。
——《待制集》卷三,《四部丛刊》景元本
掬得旧时明月来
□金东区教体局教育中心主任 邵金生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姜夔《暗香》) 访八咏楼,临双溪水,漫步婺州古城,总是会想起白石道人的这几句词。李清照、陆游、吕祖谦,都是姜夔的同时代人。问如此江山,虎踞龙盘几诗客?生活在金华,是幸运的,这是一座诗词之城、风雅之城。 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曾自称“金华居士”(其书法也有自署“金华黄庭坚”),与金华有着宗族之缘,金华东池(塘雅)黄氏始迁祖黄元执为其叔父黄昉后裔。“金华风烟下,亦有君履迹”,调侃老同学的同时,山谷道人也不无一份羡慕嫉妒吧?李清照流寓金华不足一年,昔日踪迹已无可复观,但“千古风流八咏楼”“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至今脍炙人口。诗人不幸江山幸,留得佳句壮河山。陆游,童年随父陆宰客居东阳,与金华结缘。当年,陆宰离开东阳时曾留下“珍重岭头风与月,百年常记老夫名”的句子,如今想来,估计可博得苏东坡一声“呵呵”吧,呵呵。 提到吕祖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婺学之宗”、中原文献之传、儒学正传等等,丽泽讲学,明招授业,乃成杏坛佳话。“天下何曾识真吏,古来几许尚虚名”,以学为诗,也别具风味。东莱先生尚“实”,诗中“真吏”“虚名”,正是学人本色,诗性风采。“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的陈亮,也许并不喜欢我们把他当作一位诗人看,我相信,如果让陈亮自己来推荐他的作品给读者,首选应该是他的《中兴五论》吧。“往事已成空”五字,道尽天下失势英雄的悲凉,时也?运也?吴莱,应该是当今读者比较陌生的一位,据相关考证,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提到的“德隆望尊”的先达就是他——渊颖先生,其《渊颖集》世多不观矣!宋濂《渊颖集序》有云:“世之为士者,贵于立言。然言不可以徒立也,必依乎经史而为之辨证。”读吴莱《深袅江源》,信夫! 登八咏楼,看双溪汇流,婺江西去,勾起多少往事!古诗云:“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岁月流淌,在水墨金华,流出了一条壮观的诗词之河。让我们满怀虔诚,重走诗路,轻轻吟诵,默默涵咏,掬得旧时明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