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 诗路金华 群星璀璨【已归档】 |
专家解读一
【解题】 金涓(1306—1382),字德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人、诗人。从学许谦,为高第弟子,又尝从黄溍学习古文词,与宋濂、王袆、朱廉等为友。元末明初累辞征辟,隐居青村,授徒著书,学者称青村先生。著有《湖西集》《青村集》,后兵燹不存。明嘉靖中,六世孙金魁辑成《青村遗稿》一卷。《游赤松祠》写作时间不详。赤松祠即赤松山上的赤松宫。赤松山在金华县北十五里,为北山支脉,至今赤松山上还有著名景点黄初平叱石成羊处。相传黄初平为兰溪黄湓村人,后在赤松山修道成仙,因其除害兴利,泽被一方,被百姓奉为神灵,建祠奉祀,世代香烟不断。现在黄大仙信仰已经传播到港澳台、东南亚及美国等地,各地信仰者都奉赤松山黄大仙宫为祖庙,前来参拜。
其一
枕石听流梦未安,
碧云萝薜古祠寒[1]。
夜深鸾鹤群仙过,
人在青松月下看[2]。
其二
桃花流水出红尘,
洞口仙凡隔几邻[3]。
刘阮若知人世换,
春风那肯问归津[4]。
其三
金华三洞洞中天,
今日来游信有缘。
丹井水寒瑶草碧,
白云犹伴石羊眠。
其四
琳宫玉宇锁崔嵬,
绝顶松窗对月开[5]。
昨夜仙翁骑鹤去,
五云深处采芝回。
——《青村遗稿》,《金华丛书》本
【注释】
[1]“枕石”二句:写赤松观环境之清幽。诗人夜宿赤松宫,流水潺潺,水声聒耳,梦境不甚安稳;浮云悠悠,古老的祠庙长满青绿的萝薜,让人顿生寒意。枕石,枕在石头上,多比喻隐居山林。碧云,天空中的浮云。
[2]“夜深”二句:承第一句“梦未安”而起,写夜深时鸾鹤载着群仙飞过,自己沐浴着月光在青松下仰视。鸾鹤,鸾与鹤,相传为仙人所乘的禽鸟,也可借指神仙。
[3]“桃花”二句:化用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二句句意,写赤松山洞中的水流出去后就到滚滚红尘中了,一个洞口就把仙界和凡间隔开了。
[4]“刘阮”二句:反用《幽明录》中刘晨、阮肇故事,意思是说:如果刘晨、阮肇知道自己从仙界出来后人间已经是七世之后,又怎么会在春天的时候想要回家呢?归津,津,渡口。这里指回家的路。
[5]“琳宫”二句:化用黄初平骑鹤成仙事。琳宫,仙宫,也常喻指道观、殿堂等。崔嵬,泛指高山。五云,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也指五色瑞云,多用作吉祥的征兆。芝,灵芝。
【讲赏】 《金华先民传》称金涓文学创作“雅健有奇气,乘兴援笔,顷刻千百言不自休”,《四库全书总目》称他“托意萧闲,不待矫语清高,自无俗韵”,可惜他的诗文集已散佚,现在只能根据六世孙金魁辑成的《青村遗稿》一卷来管窥他的风格。这首诗为七言组诗,四首诗蝉联而下,第一首写赤松山赤松观的清幽寂静,悬想群仙夜过的场景;第二首写二仙洞的迥绝尘寰,化用刘晨、阮肇故事衬托仙界之美好;第三首写丹灶、丹井及叱石成羊处等遗迹,感慨有缘来游赤松与三洞;第四首诗笔重回赤松观,实写其建筑格局,想象黄初平升仙后的日常生活。四首诗一气呵成,虚写实写相结合,既有对赤松山实存景色的描摹与书写,也有对传说中黄初平成仙故事的追慕与想象,整首诗格调萧散闲淡,又仙气充盈,不染红尘。
【专家名片】 崔小敬,浙师大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家解读二
仙华山招隐
[宋]谢翱
【解题】 谢翱在宋社倾覆之后,浪泊江南,结交天下遗民之士,很长一段时间在浦江逗留、周旋,常常和方凤、吴渭一起谋图匡复大计。方凤所居的存雅堂,在仙华山的南麓,距仙华山仅十里。他们结伴登临选胜,数游仙华山,以抒发其忧时怀国的情思。所谓“招隐”,不过借着“招隐士”的名义,招呼抗元志士,招呼终身不肯入元的宋代遗民。
黄帝女升仙处,山下有昭灵祠[1],献陵赐额犹在[2]。
轩后悲苍剑[3],神娥下玉箫[4]。
攀髯初失梦,遗蜕尚凌歊[5]。
碧堕升棺影,青分产柱苖。
山精依鹿竹,天雨湿鸡翘。
有约成孤愤,无人重久要[6]。
豢龙因姓氏,使鹤语轩轺[7]。
冉冉将终老,冥冥不可招。
无书寄青雀[8],有恨在中条[9]。
——《晞发集》卷七,清康熙间刻本
【注释】
[1]昭灵祠:光绪《浦江县志》:“昭灵庙,在仙华山巅,北山之神也。《东阳志》谓轩辕少女于此上升。”
[2]献陵:宋宁宗赵扩庙号。光绪《浦江县志》:“宋宁宗嘉泰元年,祷雨有应。三年正月,敕赐庙额曰昭灵。”
[3]“轩后”句:仙华山主峰直矗苍穹,形似宝剑,而此地又是黄帝少女去家修真之所,所以说“轩后悲苍剑”。轩后,黄帝轩辕氏。后,君。
[4]“神娥”句:传说帝女从仙华山下来,有仙人吹玉箫相伴,闻乐就知道帝女显灵来了。
[5]攀髯:《列仙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帝乃升天。群臣百僚,悉持龙髯,从帝而升,攀帝弓。及龙髯拔而弓坠,群臣不得从,望帝而悲号。故后世以其处为鼎湖名,其弓为鸟号焉。”遗蜕,遗弃形骸,指尸解。凌歊,台名,在安徽当涂,南朝宋武帝刘裕建。这里借指黄帝登升台。
[6]“有约”二句:是说时世既无守约之君,又无旧交可以寄托。孤愤,韩非所著的书篇名,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久要,旧交、挚友。
[7]豢龙:本姓为氏,借为官名。轩轺:轻车,显贵者所乘。
[8]青雀:即青鸟,西王母使者。
[9]“有恨”句:是说既无青鸟为信使达于上天,徒怀恨于世。中条,山名,传说是帝舜的发迹之地。《史记》“舜耕历山”,张守节《正义》说一名中条山,又名历山、首阳山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饭死首阳山。此暗用伯夷、叔齐故事,以示心志。
【讲赏】 这首诗有个隐喻,说黄帝登升了,他的群臣“攀髯”不成,被遗弃在人间。这个“黄帝”是借指在厓山投海的南宋王朝最后一任皇帝赵昺。临安陷落以后,南宋君臣纷纷往南转移。其时南宋祥兴帝赵昺才七岁,被元兵一路追杀,最后逃到了厓山。宋祥兴二年(1279),即元至元十六年,大臣张世杰、陆秀夫等决意与元兵作最后一搏,结果大败,陆秀夫抱着小皇帝投向茫茫大海,为国尽节。而谢翱等大宋臣民沦为亡国之奴,不能随之而去。后面所说“豢龙”“使鹤”“青雀”“中条”几个典故,表面是说游仙故事,而无不寄寓亡国之痛。
【专家名片】 黄灵庚,浙师大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师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
专家解读三
九峰
[明]胡森
【解题】 胡森(1493—1564),字秀夫,号九峰,金华汤溪人。正德十五年举会试,嘉靖元年赐进士出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员外郎等职,累迁太常寺少卿,转南京鸿胪寺卿。清廉有操守,不阿权贵。归隐后悠游乡里,杜门九峰二十余年,以著书赋诗自娱。工诗文,论学主于濂溪、明道,尤好阳明“良知”之说,撰《良知解》《与萧克斋论学》《与裘子论学》。子文宩于胡森殁后,编集《九峰先生文集》,《跋先君文集后》称“平生作述悉不留稿,曰毋卖笑四方。迨晚年应酬,率多口授,始得存一二于什百间”,“谨搜裒遗稿,仅得诗文凡若干篇”。这首诗是胡森晚年退居乡里,咏九峰山所作。
遥岑亘南纪[1],九石起中天[2]。
瀑下阴山雪,香飘玉井莲[3]。
荒烟祠祭酒[4],古榻蜕金仙[5]。
寄语风尘客,人寰虚岁年。
——《九峰先生文集》卷二,明刻本
【注释】
[1]南纪:南方。《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郑玄笺:“江也,汉也,南国之大水,纪理众川,使不壅滞;喻吴楚之君能长理旁侧小国,使得其所。”
[2]“九石”句:是说九峰山奇峰挺九,高入云天。九峰山,在汤溪旧县南十里。
[3]“瀑下”二句:是说九峰山中瀑布落下,宛如阴山上的雪,香烟在如莲花的山里缭绕。范晔《后汉书》:“《东阳记》云:秦时改为太末,有龙丘山在东,有九石特秀,色丹,远望如莲华。”玉井莲,原指华山峰顶玉井所产的莲。韩愈《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钱仲联集释引韩醇曰:“《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4]“荒烟”句:指太末县(今龙游)立三贤祠祭祀徐伯珍、龙丘苌、徐安贞。三人均曾居九峰山。祠祭酒,特指任延祭祀龙丘苌。会稽都尉任延曾请苌出任仪曹祭酒。后龙丘苌因病归,不久去世,任延亲临祭奠。
[5]“古榻”句:是说龙丘苌、徐安贞等在九峰山隐居,葛洪也在此修炼,得道成仙。范晔《后汉书》:“苌之隐处有一岩穴如窗牖,中有石床,可寝处。”万历《金华府志》:“昔葛洪来游,刃灶犹存。唐徐安贞肄业于此,石榻尚在。先贤龙丘苌、仙人酆去奢俱家于山下。宋约诗:亭亭九瓣拥青莲,中有飞来一道泉。……莫道葛洪仙夫远,至今丹灶尚依然。”
【讲赏】 九峰山峰峦秀拔,岩洞玲珑,远望如蜂窠,为八婺形胜,吴师道《吴礼部诗话》载:“旧得黄可玉江行小稿,读其《望九峰山》诗云‘看山如觅孟万年,君自求之眉睫间。病翁生愁午睡去,舟行失却九峰山。前瞻数点颇铦锐,沿流计程只此是’云云,爱其意新而语佳。”胡森隐居乡里,日望九峰,赋咏直摅灵性,亦是“意新而语佳”。这首诗属对颇工,无斧凿之痕,有唐人气象。
【专家名片】 姜泽彬,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诗路回响
重来已是千年别
金华市作家协会主席 李英
北山巍峨,连绵不绝;婺水滔滔,渔舟晚唱。古婺州引得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他们在八婺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究其原因,金华山从远古走来,积淀了灿烂的婺文化,自古名人荟萃,兼容并包;金华江则成为一条流淌诗意的河流。
古婺州的山山水水,明丽与清秀同在,温婉与阳刚并举,诗人们或驻足,或游历,或客居,或讲学。因此,诗词歌赋至今仍泠泠作响。如:“遥岑亘南纪,九石起中天。”(明·胡森《九峰》)“轩后悲苍剑,神娥下玉箫”(宋·谢翱《仙华山招隐》)“枕石听流梦未安,碧云萝薜古祠寒。”(元·金涓《游赤松》)“寂寂寄山房,岁晏百感集。”(明·程文德《留别五峰》)“昔闻洞天三十六,石室丹台隔尘俗。”(清·张作楠《游金华山三洞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历代诗人大都有游历经验,清代的查慎行就是其中一位,他二十岁后就开始出门远游,踪迹遍布神州大地,写出大量诗作。他在《由兰溪县坐茭白船晚至金华》一诗中用白描的笔法,诗意地描述了兰溪到婺江两岸江山如画的景色。“疏林野岸开平远,漠漠江天秋向晚。”兰江两岸开阔,秋色寂寥,日渐黄昏。深入浅出,简约精妙,卓然自成查氏风格。诗人如一个画家,从远处景色再到细微的风景,陆龟蒙画鸭、戴嵩画牛,都在诗人眼中找到了现实写生参照。简单的几笔勾勒,让婺州的秋天江景沾染了浪漫的色彩。当然,诗人此行主要的目的,还是去金华山访黄大仙。在诗中,对金华山的小洞天、叱石成羊等,以静制动、动静结合,描写得栩栩如生。在诗人的心中,他与黄初平是千年莫逆之交,是同类人。“可惜岩头乏主人,乱山依旧堆顽石。”隔着漫长的时空,诗人有寻隐者不遇之感。
“我与初平称莫逆,重来已是千年别。”查慎行和古代诗人们已然成为一个时代的终结。
远望一江西去水,山中虚实留迹印,先贤们吟诵的诗词歌赋千古留传,诗意如江南烟雨般在山间长存。
想象与遐想,才情与才思,穿山过水,跨越时空。
自衢州至兰溪
[明]刘基
秋郊敛微雨,霁色澄人心。
振策率广路,逍遥散烦襟。
疏烟带平原,薄云去高岑。
湛湛水凝碧,离离稻垂金。
荠麦霜始秀,玄蝉寒更吟。
幽怀耿虚寂,好景自相寻。
心契清川流,目玩嘉树林。
歌传沧浪调,曲继白雪音。
仙山在咫尺,早晚期登临。
——《刘基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题兰溪东峰亭
[明]戴良
昔余驻兰阴,颇得溪山趣。
日上东峰亭,遥望水东注。
别去曾几何,重来已迟暮。
一时同游者,大半发垂素。
亦或卧空坟,翳彼梅花树。
因之念所思,倚阑聊四顾。
安知游目时,翻是伤心处。
咄兹露电身,谁似金石固。
此生总满百,会合能几度。
独有溪上山,年年只如故。
——《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一,《金华丛书》本
书季高卷后
[明]王袆
金华溪上发仙舟,
越水吴山漫意留。
老去才名天上望,
重来道路梦中游。
敢向同门附籍湜,
幸从异代师韩欧。
俯仰乾坤今是昔,
凭将诗句托风流。
——《王忠文公集》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将至兰溪夜宿沙浦
[明]徐渭
中夜依水泽,羁愁不可控。
远火澹冥壁,月与江波动。
寂野闻籁微,单衾觉寒重。
托踪蒲稗根,身共鸥凫梦。
——徐渭《徐文长文集》卷四,明刻本
过太阳岭
[清]李渔
一步一抠衣,登天是此梯。
瀑珠飞作雨,人气吐成霓。
放眼双溪窄,回头五路低。
太阳如果近,系住莫教西。
——《李渔全集》第二卷《笠翁一家言诗词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题吴雪樵丈诗草兼送归里
[清]朱一新
我初识面蓉峰下,
见说宽饶是酒狂。
弹指十年三聚首,
送君一骑独还乡。
洞天丹侣应相讯,
京洛缁尘已饱尝。
径欲山棲寻旧志,
荷蓑同牧赤松羊。
——《佩弦斋诗存》,《朱一新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题金华雅岩村华藏寺图
黄宾虹
距雅岩村一里许有华藏寺,创建于唐。余幼时,先君先慈数同礼佛。竹林阴翳,景状殊胜。今古佛下龛,罗汉化去,非复往昔。先君辞世二十三年,而先慈于今正哀复弃养矣,人世交幻如此。
荒山古刹千余年,
竹树雕疏景物迁。
洗钵一泓泉水冷,
唪经几辈法灯传。
严君拜谒肃幢下,
慈母献花礼佛前。
泡影人间无住相,
思亲泣涕空涟涟。
——黄宾虹著《黄宾虹诗集》,漓江出版社,2012年
过兰江
郁达夫
阿奴生小爱梳妆,
屋住兰舟梦亦香。
望煞江郎三片石,
九姑东去不还乡。
——詹亚园笺注《郁达夫诗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