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文公布第三批浙江省戏曲之乡名单,永昌街道因拥有婺剧剧种榜上有名,李渔故里再添文化招牌。
永昌街道以婺剧为主要特色,现有专业剧团1支,民营剧团8支。以挖掘李渔文化为抓手,将戏曲发展纳入到发展的总体规划,投入500余万元,建设“一村一戏台”;投入2500余万元,修缮永昌老街,包括古戏台修复等;2019年至今,投入5000余万元,以“人生有戏、闲情夏李”为主题建设李渔戏剧小镇,打造了一大批具有标识性的戏曲融合产品和IP。
传承李渔文脉,坚持以文塑形。抓住“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契机,重点挖掘李渔的《闲情偶寄》、《芥子园画谱》、《十二楼》等作品精义及人物逸事传奇,加快整合、建构、推荐李渔戏、李渔诗、李渔美食、休闲生活等戏曲文化标识,并将李渔戏曲IP融入城镇整体布局建设和业态开发中。
完善戏曲设施,坚持以文惠民。按照一个体系+主题小镇+村级圈层的工作思路,紧紧地围绕和推动镇村文化和戏曲文化两大文化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高度重视戏曲传承发展,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并在各项基建中融入戏曲元素。
弘扬戏曲文化,坚持以文化人。立足乡村旅游、沉浸体验、研学文创、夜间经济四大业态培育,先后承办李渔戏剧汇、五一李渔生活周、十一李渔戏剧嘉年华、李渔诞辰410周年祭祀大典、“有戏有味,‘蟹’逅夏李”等各类文旅品牌活动。通过惠民演出、论坛、展演、展览和赛事,持续推进李渔戏曲文化文艺精品创作,加大对李渔戏剧剧本创作、戏曲人才培养扶持力度,传承好地方传统戏剧文化根脉。
聚焦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兴业。建设未来村庄,将永昌街道夏李村打造成“中国戏曲文化的创作创新基地、戏曲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培育李渔家粽、李渔家茶、李渔家饼、李渔家鞋等特色产品,持续做实戏曲特色产业。 2021年以来,媒体刊发稿件国家级5篇、省级19篇、金华市级58篇。更是登上央视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省电视台纪录片《爱上乡村》,专题介绍李渔和夏李村,展现戏曲之乡的魅力。 近年来,永昌街道紧紧围绕“李渔故里 和美永昌”发展定位,积极打造“李渔文化”浙江文化标识,对标以文塑形、以文惠民、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四方面要求,积极融入八婺文脉魅力圈,不断释放千年古镇的戏曲魅力。今后,将持续发力,不断擦亮李渔IP,充分发挥戏曲之乡的示范性,成为展示金华乃至浙江戏曲文化和形象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