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金华市博物馆 >> 概览 >> 金博动态
行业资讯|兰溪诸葛村“人人都是股东 人人都是文保员” 古村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和谐共生
来源: 浙江日报 发布日期: 2023-11-07 09:57:50 浏览量:
 zjrb2023110600012v01b007.jpg

诸葛村上塘古商业街

11月4日,兰江畔秋风送爽,一场理论研讨会正在兰溪市兰湖报告厅如火如荼地展开。

围绕“溯源新思想·诸葛文保做法与乡村共同富裕”主题,各级干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以及其他相关与会者开展了研讨,深入总结诸葛文物保护利用做法,为传统文化与乡村共同富裕相结合的未来发展路径建言献策。

作为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诸葛村内共有300余座保存完好、极富江南特色的元明清古建筑,是国内较早探索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村落之一,不仅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还是整村保护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足村庄实际,诸葛村成功开创了“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文保员”古村落保护利用做法,带动影响全市古城古镇古村的保护、利用和发展。“诸葛古村落保护利用促共富模式”获得省政府正向督查激励肯定。

数十年如一日,诸葛村坚持保护引领,在创新探索中解锁“共富密码”,传统村落实现美丽蝶变。

保护:家园人人守护

科学性和落地性始终是诸葛村文物保护利用的准绳。

《诸葛村保护规划》是全国第一个以村落整体保护为主导思路的重点文物保护规划,这一规划凝结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已故教授陈志华的心血和付出。

从1991年开始连续20多年,陈志华教授每年至少要到诸葛村一趟,并带领团队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栋古建筑。在明确了“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思路后,村里的每一幢古建筑都实现了挂牌保护,科学划定了保护范围。

目前,该村有国保级重要建筑159处,构筑物与遗址4处,总建筑面积62110平方米,已全部列入保护。

诸葛村明白,只有增强全民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古村。“古建筑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后辈一定要完整地保护好。”兰溪诸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诸葛坤亨说。

在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下,诸葛村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实现文物保护从“村”向“民”延伸。

文物毁坏处罚措施被写进《村规民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旅游管理案例》等内容被制成挂历、宣传册,分发到每家每户。每一位居住在古建筑内的村民都签订了保护责任书,“人人都是文保员”成为村民们白纸黑字的庄严承诺。

依靠村里老工匠的“传帮带”,诸葛村还成立了自己的古建筑修缮公司,对古村落建筑进行常态化保护修缮。公司负责人冯水根说:“我们都是诸葛村人,年年修古建筑,都已经修出感情了。”

修缮队收购了大量旧砖瓦、旧石材、旧木料、雕花构件用于古建筑维修,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截至目前,累计抢修古建筑6万多平方米、维修道路3万多米,古巷古道得到修复。2020年,诸葛村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预防性保护项目试点单位,系全国唯一古村落类型入选项目。

数字化时代,诸葛村推行“人工监管”向“智能监管”转变,以数字化管理手段,倒逼古建保护治理工作再提升。

针对古建筑分布散、隐患多等监管难题,诸葛村将村内159处古建筑传上“云端”,搭建运行文物保护的“元宇宙”——不可移动文物智能预警“一张图”监管平台。在平台内,工作人员可以实时调取查看文保单位视频监控,一旦文物出现危险,平台还能自动报警。

“收到短信,我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诸葛村党员巡逻队队员诸葛品彪说,文保员会查看设备和摄像头传来的数据信息,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这些信息也会同步发送至公安等相关部门,实现各部门协同处理。

自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发出监测预警信息1000余条,巡查效率提升50%,安全隐患下降60%。

在“人人都是文保员”的模式下,诸葛村文物保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守住“看得见的乡愁”。20年间,诸葛村累计投入古村修缮保护经费超1.6亿元。

发展:打造场景活化业态

古巷、古祠堂、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在保护中焕发新的生机,诸葛村也让它们成为致富的钥匙。

推动村庄向景区转变,诸葛村编制《诸葛村休闲观光农业总体规划》,围绕7个板块,对入口景观服务区、中药保健游憩区、庙宇观光养生区、乡村休闲度假区、西线古村游览区和外围景观林营建区进行整体提升。

千百年文脉流传,让诸葛村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诸葛后人也试图将这些文化转化成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向引力。20多年来,诸葛村赓续中医药、商业、三国等文化,潜心收集历史文化资料和物件,创办了乡土文化馆、农耕文化馆、廉政文化馆、中药文化馆等,编写完成50万字的《诸葛村志》。

游客走进诸葛村,除了能亲身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和每年举行一到两次的诸葛后裔祭祖,还可以领略孔明锁制作、诸葛中医药文化等10多项被列入省市级非遗的传统工艺。

“我从小就是诸葛亮的粉丝。”来自上海的游客胡麟豪说,“这里让我对诸葛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文化基因被注入诸葛古村的开发利用,打造出越来越多的文旅IP。以诸葛智圣文化、三国文化为主题的羽毛扇、孔明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年产值达400万元。2018年,诸葛村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每年有超过8万名学生来到诸葛村,参与诸葛亮《诫子书》诵读的研学活动,为诸葛村带来500万元的营收额。

除此之外,诸葛村还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不断推动业态延伸。依托“九宫八卦”的建筑布局,引入昱栈、义生昌、梵尘、淡明轩为代表的高档古建筑转型民宿,因地制宜培育“民宿+文创、民宿+农产品、民宿+美食、民宿+康养”等新型业态。

通过拓展市场,诸葛村旅游门票收入从2003年的200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超2000万元,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95亿元,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多万人次。

共富:

“村企”融合新路径

如何让古村落保护利用的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诸葛村用经营模式的创新作出了回答。

在诸葛村,村民同时也是“村企”融合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这得益于诸葛村创新的“文保所指导—村委会统筹—村民入股—交投集团运营”的古村经营模式,乡村资源转化为公司资本、村民转化为公司股东。

从2003年开始,诸葛村推行“一户一策”,村民享受易地建房政策后,其老房子由村集体统一收储经营,经过修缮队维修,融入诸葛后裔祭祖、中药体验等传统活动,适度引入民宿旅游、研学体验等新业态。仍然住在老房子的村民,则将老宅的一部分当作店面,销售自家土特产及旅游纪念品。

“人人都是股东”的互利双赢共同体,有效盘活了古建筑、农田等闲置资产,优化配套设施及综合运营,实现了股金、租金、薪金、现金“四金共生”,每年仅房屋租金一项就可为村里带来超过200万元的收入。

针对缺资金、缺技术、缺文化或者有技能不便外出的农户,由村两委每年安排资金500余万元,提供岗位120余个,实现农户家门口就业。优化调整上塘古商业街,鼓励村民回乡创业,开设农副产品、旅游商品店铺40余家,餐饮店20余家。2021年,直接带动全村400余人及周边地区3000余人在家就业创业,周边村落集体经济每年增收40万元以上。

通过入股分红,诸葛村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拿出部分用于村民福利的发放,村民可以免费享受农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奖学金等福利待遇。

因为年龄超过了60岁,村民诸葛仪每个月都能从村里领到300多元的生活补贴。“村子越来越热闹,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诸葛仪说。

据统计,诸葛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3年的260万元增至2022年的25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3500元提至2022年的58666元。

在“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文保员”古村落保护开发模式下,人人都能成为受益者。青砖、灰瓦、马头墙,纵横的巷道见证了诸葛村一路走来的变迁。古村保护与文旅产业开发共生、村民与村落共存,诸葛村带领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发展中走向新时代美好生活。张竞聪 李 慧

(本版图片由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