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鲁班锁,你看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要想拆散它,仅仅通过抽出其中的一根,你就能轻易将其拆解,问题在于如何将其重组,它犹如和平,我们应该珍惜,和平一旦遭到破坏,想重建就非易事。”
20几天过去了,东阳市锁文化展示馆负责人蒋有军的手机里,依然保存着一则短视频——11月1日起,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为安理会成员常驻代表准备了一份纪念品,即鲁班锁。用有2500多年历史的鲁班锁比喻当下的世界局势,张军的选择独具匠心,也让鲁班锁“出圈”。
蒋有军去年开始推广鲁班锁,他深深认同张军的这段言论,鲁班锁确实有这种魅力。
看似简单的鲁班锁 难倒了一众人 蒋有军是东阳市画水镇人,喜欢收藏,多年前迷上门锁,收藏了近千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锁。2019年,在东阳市画水镇文化站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筑内,他设立了锁文化展示馆,免费对外开放,今年8月,该馆被评为省乡村博物馆。 一批批参观者前来,看着展柜里形形色色的锁,大开眼界。馆里收藏了一些木锁,极为少见,保存完好,与鲁班锁的原理差不多,能代表中国古人的智慧,参观者非常感兴趣。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能动手体验锁文化,去年,蒋有军自费买来一套套鲁班锁,琢磨研究。十字架型、水桶型、球型、心型、斗拱型……100多种鲁班锁,他全部买来,摆在桌上,供参观者免费体验。 都说鲁班锁易拆难装,其实,要拆开也没那么容易。一款由两根木条组成的鲁班锁,引发了不少故事。一些初次接触鲁班锁的参观者,往往以为它最简单,将它拿在手中,试图打开。然而,无论他们怎么推、抽、拆,两根木条就是紧紧地咬合在一起。今年6月15日,一名法国参观者也是如此操作,一边拆一边发出惊叹声。蒋有军在旁边提醒:“它其实很简单,但如果你不知道窍门,就无法打开。”随后,他演示了一遍打开方法——将这把鲁班锁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快速旋转,木条里传出一阵小物件的晃动声,随后去取上面的一根木条,轻易取下。
这就是鲁班锁的奇妙之处,它不用钉子、绳子,而是使用榫卯结构,凸者为“榫”,凹者为“卯”,三维拼插,卯榫咬合,扣合严密,十分巧妙。 “别小看这两根木条组成的鲁班锁,它里面的榫会活动,只要你拿在手中,无论朝哪个方向,榫都因为离心力而朝下,永远打不开,只有放在水平桌面上旋转才行。”蒋有军说。
除了这把鲁班锁,其他的锁要想拆开,也得动一番脑筋。11月20日,记者在锁文化展示馆体验了六七把鲁班锁,未能打开一把。迄今,蒋有军也还有不少种类的鲁班锁没有参透:“得看说明书才行,只能说,鲁班锁确实充满了智慧。”
沉迷手机的孩子 拿起鲁班锁就不愿放下 自推出鲁班锁体验活动以来,蒋有军发现,这种老祖宗发明的物件,其实深受现代孩子们的喜欢。
今年夏天,在画水镇政府组织下,50名外来务工子女到锁文化展示馆参加夏令营活动,其中一个活动是体验鲁班锁。他们将锁拿在手中,翻来转去地看,用小手在各个部位尝试着,希望将锁打开。经过摸索,2/3的孩子能打开,当交错在一起的木条瞬间被拆下,孩子们的脸上会露出灿烂的笑容,笑容里有恍然大悟的欣喜,也有破解难题的成就感。个别孩子多次尝试后还是打不开,经他人指点后操作成功,连连嗔怪:“原来这么简单!你为什么不让我再试一下?”看到孩子们的反应,蒋有军顺势启发他们——遇到难题,当使用一种思维无法成功时,就更换一种思维,小小的鲁班锁,也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打开鲁班锁后,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装回去,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他们将一根根木条变换着位置,不时低头认真观察,失败后再尝试一次……“他们不装回去不罢休,一把锁可以玩半天。”蒋有军说。 暑假期间,一些朋友的孩子沉迷手机,朋友们找到蒋有军。蒋有军带他们玩鲁班锁,到了饭点,孩子们还在琢磨着怎么组装,压根没想到去玩手机。
既能启发智慧,又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蒋有军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鲁班锁,了解中国的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