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资讯 >> 文旅热点

这些婺剧标识,“潮”出你想象!

来源: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发布日期: 2023-07-10 09:23   浏览量:

婺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那么,你心中的婺剧标识什么样?生旦净末丑的多彩脸谱,婺剧绝活,特色服饰,抑或是白娘子、许仙、文武八仙、穆桂英等经典角色……

去年底,为探索婺剧文化的破茧之路,为婺剧传播提供新视角、新方式、新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婺剧文化、爱上婺剧文化、传播婺剧文化、发展婺剧文化,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起“婺剧视觉符号设计大赛”。

大赛启动以来,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从事视觉设计的团队、独立设计师、自由设计爱好者等参与,共收到涵盖平面、插画、漫画、三维设计等多种形式的129件作品。比赛经过作品初评、大众投票以及专家终评三个阶段,最终选出29件作品分获最佳创意奖、人气奖和设计奖。

这些作品以婺剧角色、表演程式、婺剧脸谱、婺剧服饰、婺剧道具等为元素,对婺剧文化进行基因解码,并转化为现代化、时尚化、年轻化、网络化的视觉表达,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放射新的光芒。

纵观这些获奖作品,年轻态是最亮眼的特性。其中,《My name is 婺潮》和《八仙赐福》两个作品当属最大赢家,既获得了最佳创意奖,也是人气奖。

《My name is 婺潮》运用婺剧脸谱及其特有图案与潮流服饰穿搭相结合,通过年轻潮流元素打造“婺潮行”形象,使传统婺剧非遗脸谱推陈出新。

“非遗也可以成为潮流风向标。”《My name is 婺潮》创作者之一、浙江师范大学艺术与科技专业学生郭子祺说,婺剧在从前非常流行,现在总说“活化”,其实也就是想让非遗能切实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多是通过微博,我们就想着创建一个婺剧的微博号,在上面分享一些关于婺剧元素与现代潮流相结合的穿搭,让婺剧重新回归潮流,融入年轻人关注的社交圈。”

基于此,他们设计了《My name is 婺潮》。“利用跨界元素重新组合创作,希望能让年轻人对婺剧有更现代化、年轻化的解读,延续非遗传承,做到真正的活化。”

《八仙赐福》则以名篇《文武八仙》为基础进行文创衍生,展示属于婺剧的新姿态。“非遗贴近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好地传承。”《八仙赐福》创作者之一、浙师大艺术与科技专业大三学生李萌说。来自山东的她刚入学就对金华文化以及婺剧展现出好奇,大一的时候,她所在的学习小组专门针对婺剧服饰做过长达半年的调研,这也为她这次创意设计打下了基础。决定参赛后,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了婺剧下乡演出必出场的文武八仙,当即决定围绕这些人物进行兼具趣味性和现实性的接地气的创意设计,于是有了《八仙赐福》。

“作品完成后已临近春节,我还将这些设计做成了实物红包、挂饰等,不仅自己使用,还共享给身边好友。”李萌开心地指着自己的背包说,成品大家都很喜欢,根本不够分,包上这个已经是她为数不多的自留款。

另一获评最佳创意奖的《婺剧经典桥段设计》,利用废弃牛仔布再现经典桥段,展现婺剧风韵。创作者之一、浙师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邢珂说,因为家乡的豫剧,她对婺剧总有着莫名的亲切感,一直在关注着。之前,她的学长就尝试用牛仔布结合婺剧做文创,这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在得知有这一赛事前,我们的花房工作室已经有了一些牛仔布的婺剧文创成品。”邢珂说,这些作品被装裱在墙上,总能吸引来往同学目光,很多人还因此去了解婺剧、现场观演。这次他们又在原先的基础上深化创作,做了更多新潮的、现代的表达。

有缘的是,另外的两个最佳创意奖作品《婺剧兔2023IP形象及周边》和《一出好戏》都有金华人的身影。

《婺剧兔2023IP形象及周边》以婺剧人物造型服装为设计灵感,结合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瑞兔为主体形象,设计了IP系列。“婺剧是爷爷奶奶爱听的戏曲,从小就经常跟着他们听戏、看戏。”创作者之一、浙师大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虞朗宁说,这些年看到婺剧名声渐响,作为金华人很是骄傲,也一直想结合自身专业为弘扬婺剧出份力。

这次活动是临近兔年发起的,她便想到了结合生肖兔做创意设计。红色在中国文化里象征“好运”,所以他们就以红色为主色调设计了IP形象及周边“婺剧免印章盲盒”,并结合婺剧当中的部分经典角色,创作了包括小青、素贞、许仙、小刀、小旦、梨花六个兔子拟人化形象来作为印章的图案。同时,他们还设计了婺剧兔的文创logo,以婺剧院为原型,运用正负形将兔子和剧院结合在一起,简洁明了,又有现代感。“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创作婺文化相关的文创,去年结合八咏楼、彩虹桥等金华标志性建筑推出的一系列杯子也获过奖。”后续,他们也将争取推出更多婺文化创意作品。

《一出好戏》以婺剧人物结合卡通风格为主要设计思路,通过提炼生旦净丑四种不同角色的形象元素,将当下流行的“萌文化”融入设计当中,给人以年轻态、创新型的设计体验。“我对婺剧很有感情,小时候外婆喜欢听婺剧,我常常和她一起看电视里经典的桥段,还去乡下追戏。”创作者、金华人陈蕾说,小时候尽管不懂剧中之意,但觉得婺剧戏腔很特别,会跟着哼唱。这次看到征集婺剧相关创意作品,她当即着手创作起来。

“我比较喜欢收集盲盒,看了很多盲盒的造型都是比较可爱的,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思考如何让婺剧形象可爱化,能让大众喜欢和接受,于是想到大头娃娃的概念。”陈蕾说,刚好婺剧里角色的头饰和妆造也是比较经典的,可以着重于脸部造型的刻画,她便找到了生旦净丑各具代表的形象进行了创作,比如《断桥》中的许仙、《芦花荡》中的张飞、《僧尼会》中的小和尚,各有各的可爱。

另外,获得人气奖的三个作品也各有特色,《婺剧视觉符号设计》从五部婺剧剧目的人物经典造型入手,以卡通化的画面配合考究的肢体表情定格婺剧表演者的演绎一瞬;《婺剧作品》以传统婺剧曲目《白牡丹对课吕洞宾》女主人公白牡丹的形象为主要设计元素,以国风的插画风格再现人物妆造中的许多细节;《婺剧视觉符号设计方案》将“婺”字和婺剧经典剧目《穆桂英》剧照进行凝练再设计,传达出婺剧特有的基因和视觉美感。

每一个创意皆充分展现了婺剧元素与线下流行文化元素结合的可能性,让人们感受到婺剧的文化魅力,也期待通过品牌标识使文化焕发生机和活力,向更多年轻人传递婺剧文化的潮流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