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太阳行至南回归线,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而言,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时节的开始。从冬至日开始,人们唱着《数九歌》,将漫长的寒冬划分为九个九日,期盼着春季的到来。
冬至既是节气,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古称 “冬节”、 “长至节”、 “亚岁节”等,有 “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时,皇帝要在冬至这一天去郊外祭天,百姓则要祭祖,还有贺冬、迎 神、辟邪等民间风俗。
冬至之日,各地的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北方地区,人们习惯吃饺子,寓意着驱寒保暖、身体健康;而在南方,则盛行吃汤圆,象征着团圆美满、和谐幸福。家家户户,根据各自的习俗与喜好,演绎着冬至的味蕾盛宴。尽管寒风凛冽,但亲情的温暖却如春风拂面,让冬至成为了一个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
对于朱熹理学的正宗嫡传、后世尊称为“北山四先生”之一的学者王柏而言,冬至同样是一个值得珍视的日子。他与胞兄王桐(号适庄)既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更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在《冬至和适庄即事韵》一诗中,王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与兄长冬至日静坐闲谈的静谧时光:
跛躄废人事,来投大士家。
清谈半窗月,澹坐一杯茶。
燕豆来霜果,鸲瓶浸腊花。
葭浮才一日,芳思已无涯。
跛(bǒ)躄(bì)指两足不能行,这里应是指诗人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大士”在佛教语境中是对菩萨的通称,也可指品行高尚的人,从这一称呼上不难看出诗人对其兄长的敬重。鸲(qú)瓶或为三代青铜器中的鸟形尊(爵、彝),或为鸟类造型的新仿生器型,以“鸲瓶”插花,与宋人的尚古之风有关。燕豆则是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形似高足盘。
冬至这天,诗人抛下琐事,步履蹒跚地去兄长家做客。闲聊之间,月光洒落半窗,静坐之间,细品一杯香茗。经霜的果实盛放在燕豆中,分外香甜,冬日的寒梅浸泡在鸲瓶里,更添幽静。葭草浮现,可诗人的思绪却已飘向无尽的远方。
亲友相依,温情融融,足以驱散冬日的严寒。杯盏之间,热茶氤氲,情谊如同茶香,悠远而绵长。寒冷冬日,八咏楼愿与您携手共度,一同感受这份难得的冬日祥和,细细品味岁月静好的温馨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