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讲坛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金华市博物馆 >> 教育 >> 文博讲坛
【金博四季】二十四节气系列科普 立春
来源: 陈列网信部 发布日期: 2024-02-07 08:41:00 浏览量:

日常生活中许多习以为常的节俗民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与二十四节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将一年分为二十四等分,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古人根据节气的变化农耕劳作,也将美好的愿景寄托于节气习俗之中。节气不仅标记了时间,更是古人对自然、生命、文化的丰厚注脚。

2024年,金华市博物馆将依循节气变化,以一年为限,与大家一起解读婺州的四季人文。

篇一

立春

640.jpeg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为春之首,岁之首。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春气始而建立也。”

金华流传的谚语中,有“最喜立春晴一日,农夫耕田不费力”的说法,意思是立春这天如果晴朗,就有利于春播。对立春的重视也衍生出了许多有意思的民俗活动:

立春这天,金华各地有“咬春”、“接春”的习俗。“咬春”就是吃春卷,寓意祈求一年的丰收。春卷皮拌上春季时蔬,咬一口,就是舌尖上的春天。“接春”即迎接春天。一般是在堂前点亮红烛,摆上各类粮食,到门口把春天接回家。

640 (1).jpeg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中,也描绘了立春一日的场景: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上片的“春牛春杖”,说的即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春牛。春牛一般泥塑而成,人们用彩杖鞭打春牛的同时,还会说着“一打风调雨水,二打五谷丰登,三打国泰民安”等吉祥话。这一习俗自宋仁宗颁布《土牛经》之后变得更为普遍,并流传至今。

下片的“春幡春胜”,是立春日人们用于表达迎春之意的装饰。春幡,也叫春旗,或挂于花枝之下,或连缀于佳人钗头;春胜,又称方胜,唐宋时在立春这日剪彩绸成两斜方形为头饰,或剪纸成图案或文字悬挂。立春之日,挂春幡,戴春胜,以示迎春。

640 (3).jpeg

春风轻拂,春幡春胜随风摇曳,目之所及,桃红柳绿,杨花如雪,苏轼眼中的立春日,温暖明媚,热闹非凡,万物复苏,充满希望。

在八咏楼建楼者——南朝东阳郡太守沈约的《会圃临春风》中,也描绘了一幅春风和暖,花木繁盛的盎然之景:

临春风,春风起春树。

游丝暧如网,落花纷似雾。

先泛天渊池,还过细柳枝。

蝶逢飞摇扬,燕值羽差池。

扬桂旆,动芝盖。

开燕裾,吹赵带。

赵带飞参差,燕裾合且离。

回簪复转黛,顾步惜容仪。

容仪已照灼,春风复回薄。

氛氲桃李花,青跗含素萼。

既为风所开,复为风所落。

640 (4).jpeg

这段节选所说的是春风吹起纷飞的花瓣,犹如大雾笼罩着人们,桃李花的香气浓郁四散,将春意带向周围,蝴蝶与春归的燕子翩飞而过,容貌姣好的女子行走在春风中,衣裙随风飘动,仿佛照亮了春日时光。

640 (5).jpeg

今日立春,虽然空气中还带有些微寒意,但春天一定已经出发,想必再过不久,就能登上八咏楼共赏花枝初萌的美景,感受沈约笔下的春景意趣。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