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浊釉带盖梅瓶乳浊质感浑厚,以天蓝色为主。肩部与底足的比例适中,整体线条流畅,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纤细而修长,含蓄而美丽,也正因它的身形‘口径之小如梅之瘦骨’,故名梅瓶。口部的杯形盖与盘口壶形制存在共性,传承了金华地区的酒文化。梅瓶的主要用途是盛酒,这种用法在唐贞观五年的高层贵族生活中已经出现,到宋代得到极大发展。唐代创烧的婺州窑乳浊釉瓷,在元代之后,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这也说明在宋元时期的陶瓷发展史上婺州窑占据着一席之地。20世纪70年代,在韩国新安海域发现的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沉船中发现那批乳浊釉产品三足古钉洗、花盆跟铁店窑窑址出土的产品面貌相同,被确定为是铁店窑生产的产品。
铁店窑创烧于宋代,延续至元年。因为战乱,北方钧窑窑工迁徙至南方,用钧窑乳浊釉技术和本地瓷土、釉水结合,创造了元代婺州窑乳浊釉。与钧窑产品釉面醒目的红斑不同,由于婺州窑乳浊釉的釉水不含铜元素,因而产生了独特的天蓝色、月白色窑变。铁店窑的器形也很丰富,有其特有的造型。 诸如带嘴壶、高足杯、罐子等都是作为当时畅销的生活日常用瓷,而花盆、鬲式炉、三足鼓钉洗这些则是高档的陈设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