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苑小学 三(7)班 张祺正
指导老师:吴玲萍、洪晓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走进金华市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金华爱国诗人艾青的名句。我心里不禁问道,是怎样的金华,让人产生这样的深情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了我的解惑之旅。
我走进了历史厅,抬头望见虚拟星空中的满天星光,真漂亮啊。讲解员姐姐说:“在这浩海星空中,金星与婺女星遥相呼应,互相争辉,在她们照亮下的土地,被称为金华。”金华历史悠久,上山文化距今都有10000多年了。我驻足在上山人民建造房屋的场景前,他们非常聪明,利用地势和水势,建造了干栏式房屋,不仅如此,还在野生稻的基础上,培育出人工稻。妈妈说,金华人务实能干,是有传统的啊。走着走着,我被一处场景所感动,东汉时期,金华水旱灾害严重,定居在此的卢文台将军带领老百姓打桩筑堰,建造了白沙溪三十六堰,听讲解员姐姐说,“它是浙江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并在2020年12月8日,成功入选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到现在,仍有21座古堰在发挥作用呢。”除了水利工程和建筑,金华的特色工艺婺州窑也精美绝伦。婺州窑的发展贯穿了整个历史厅,从早期的陶器、原始瓷到后来的婺州窑精品,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婺州窑。我最喜欢的是五管瓶系列,人们对它们有很多猜想,每次看到了五管瓶上的各种人物和动物造型,我就会联想到当时的人们也像现在的金华一样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呢!
历史厅的二楼展现了更多的文物故事,走在“南宋古街”,我就像一个游客,想象着南宋古人在这火腿铺、酥饼铺、金华酒肆、茶馆等店铺之间摩肩擦踵,就像现在的古子城饼街一样热闹。走着走着,妈妈说,“和平繁荣的背后总有人负重前行”。我没懂,这有什么故事呢?妈妈指向展板上的“义乌兵”。我了解到,戚继光带领义乌兵浴血奋战,最终打败倭寇的英雄故事。妈妈说,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守护自己的土地。不仅仅是这个故事,在历史厅,我还认真聆听了陈望道的故事、施光南的故事、艾青的故事……
随后,我走进了“神奇大地”地质厅,在这里,我了解到在金华这片土地上,蕴藏着各种矿产资源,有金、银、钼等金属矿,还有萤石矿、石灰岩、花岗岩等非金属矿。除了矿藏之外,地质厅还展示了丹霞地貌群,其中,金华双龙洞模型呈现出的喀斯特地貌非常逼真。而最吸引我的,是身长约8米的吉蓝泰龙属的新种“浙江吉蓝泰龙”,它是生活在晚白垩世的肉食性恐龙。
接着,我走进了乡土民风展厅,这里布置着小桥流水人家,一片祥和宁静的古村落样貌。村口的一棵古树,系着红丝带,上面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在展厅里,我看到了宗族这一中国特色的家庭结构和管理体系,每个宗族都有一个规约族人的公约,那便是家规。比如,浦江郑义门的《郑氏规范》,在耕读传家的民风中“敬宗收族”。
最后,我走进了百工之乡展厅,在这里,我看到了金华现代行业和传统工艺百花齐放的场景,比如永康五金、义乌国际商贸、东阳木雕等。义乌“鸡毛换糖”的故事,让我了解到金华人努力、实干、创新的精神,这也是我要努力学习的精神。
不知不自觉竟然在金华市博物馆的四个展厅走了两个小时,我慢慢能理解诗人艾青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妈妈说,“是“八婺大地”上悠久的历史、爱国爱家的品质、淳朴的民风、务实创新的精神和团结一心的金华人”。作为小小金华人,我也要学习好知识,传承和传播好“八婺”精神。